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賓的意思、大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賓的解釋

(1). 周 王朝對來朝觐的要服以内的諸侯的尊稱。《周禮·秋官·大行人》:“大行人,掌大賓之禮,及大客之儀,以親諸侯。” 鄭玄 注:“大賓,要服以内諸侯。”

(2).泛指國賓。《論語·顔淵》:“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 明 宋濂 《林君母墓銘》:“吾母事吾大父母,如子事父,敬吾父猶大賓。” 魯迅 《且介亭雜文·拿來主義》:“看見魚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隻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象蘿蔔白菜一樣的吃掉,隻不用它來宴大賓。”

(3).古鄉飲禮,推舉年高德劭者一人為賓,也稱“大賓”。《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是做過 福建 汀州 知府,和我同年,今年八十二歲,朝廷請他做鄉飲大賓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解釋

“大賓”由“大”(尊貴)和“賓”(客人)組合而成,本義指身份尊貴的賓客。

二、詳細含義

  1. 周朝對諸侯的尊稱
    指周王朝對“要服”以内(距離王畿較近)來朝觐的諸侯的尊稱,體現禮制等級。如《周禮·秋官》提到“大行人掌大賓之禮”。

  2. 泛指國賓或重要賓客
    引申為對國家或主人家有特殊地位的客人,如《論語》中“出門如見大賓”強調以禮待客的态度。

  3. 鄉飲禮中的尊長
    古代鄉飲酒禮中,推舉德高望重的長者擔任“大賓”,象征社會對賢者的尊崇。例如《儒林外史》記載鄉飲大賓的選拔。

三、其他用法

四、使用場景與例句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周禮》《論語》等古籍及中的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賓(dà bīn)是一個漢字詞語,大意指的是地位高尊貴的客人或貴賓。它由兩個部首構成,左邊是“大”字的“大”部分,右邊是“賓”字的“宀”部分。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大”和“宀”,總計五個筆畫。 《大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人們用它來指稱尊貴的客人,表現出對客人的尊重和禮遇。古代寫法中,它的字形可能和現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大”和“賓”的部首構造。 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和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筆畫可能稍有不同。繁體字通常在台灣、香港以及一些海外華人社區使用。 關于《大賓》的例句,以下是一些常見用法: 1. 他是國家元首,是本次會議的重要大賓。 2. 許多明星和名人都出席了婚禮,他們都是新娘新郎的大賓。 和《大賓》相關的組詞有: 1. 迎賓:指負責迎接來賓的人或事物。 2. 小賓:指地位較低的客人或貴賓。 近義詞包括: 1. 貴客:指地位尊貴、受人敬重的客人。 2. 尊賓:指受到尊敬和禮遇的賓客。 沒有直接的反義詞與《大賓》對應,因為它本身是個褒義詞,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禮遇。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