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棹的意思、促棹的詳細解釋
促棹的解釋
謂催舟速行。 宋 徐铉 《賦石送鐘員外詩序》:“公足以忘私,子當促棹;詩所以言志,我當分題。”
詞語分解
- 促的解釋 促 ù 近,時間緊迫:促膝。促席(坐近)。急促。短促。倉促。 催,推動:促使。促進。敦促。督促。催促。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棹的解釋 棹 à 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劃船:“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歸棹。 棹 ō 同“桌”。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促棹”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指催促劃動船槳,使船隻加速航行。
- 引申義:比喻推動事物加快進展或促使他人行動。
二、詳細解釋
-
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十一年》:“乃促棹而進,弗及岸”,描述因催促劃槳導緻船隻未能及時靠岸的情景,後逐漸引申為“推動加快進程”的抽象含義。
宋代徐铉在《賦石送鐘員外詩序》中亦使用此詞:“子當促棹;詩所以言志,我當分題”,進一步強化了其“催促行動”的語境。
-
字義分解
- 促:意為“時間緊迫”或“催促”,如“短促”“督促”。
- 棹:本指船槳,作動詞時表示劃船動作,如“棹孤舟”;亦可引申為“推動”。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既描述實際劃船場景,也用于抽象表達對事件或人的催促。例如:“公足以忘私,子當促棹”即通過劃船的意象,強調行動需迅速。
四、發音與近義
- 拼音:cù zhào(注意部分來源誤标為“cù chǐ”,實際應以“zhào”為準)。
- 近義詞:催促、敦促、推動。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引用、字義解析及文學用例,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文獻或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促棹(cù zhào)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意思是促使船隻前進。它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木”(樹木),其中,“亻”是表示人的意思,“木”是表示樹木的意思。根據筆畫來算,它的總筆畫數是8,其中第一個字的筆畫數是2,第二個字的筆畫數是6。
《促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航海時期。在古代,人們使用木船作為交通工具,為了駕駛船隻向前行駛,需要不斷用力推動船槳。因此,促棹這個詞就形成了,它指的是駕駛船隻向前劃動船槳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促棹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無論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它們都體現了中國人民對于航海曆史的尊重和珍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但是,促棹這個詞最初出現的時候,其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促棹的用法示例:
1. 他們齊心合力地促棹,終于将小船劃向對岸。
2. 船長帶領船員們促棹向前,不斷穿越浩瀚的大海。
促棹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語,比如促進、促進航海、推動等。而與促棹意思相似的詞語有推進、劃槳等。反義詞可以是停船、靜止等詞語。
希望以上内容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