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服。《西京雜記》卷二:“邑人有言《詩》者, 衡 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
“挫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挫服(cuò fú)指通過辯論、質疑或事實使他人信服,即“折服”之意。例如《西京雜記》卷二記載的典故:“邑人有言《詩》者,衡從之與語,質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體現了通過讨論讓對方心服口服的場景。
詞源與用法
該詞由“挫”(挫折、壓制)和“服”(信服)組合而成,強調通過壓制性手段或邏輯使對方屈服。其注音為ㄘㄨㄛˋ ㄈㄨˊ,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
近義詞與語境
近義詞為“折服”,反義詞暫無明确對應詞彙,但可結合語境用“說服”“不服”等表達相反含義。其使用場景多涉及學術辯論、觀點交鋒等需以理服人的情境。
權威性參考
多個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均收錄此詞,并引用《西京雜記》作為經典用例,說明其曆史淵源和規範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法,可參考《西京雜記》卷二及相關詞典來源。
挫服是一個動詞,表示克服、戰勝困難或挫折,達到成功的意思。
挫服的拆分部首是手和山,其中手部首的拼音是"扌",山部首的拼音是"⼭"。它的總筆畫數為11。
挫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禮記·大學》一書中,用于描述克服自身欲望的力量和心智。
挫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挫服」。
在古代,挫服可以寫作「挫伏」,其中伏的意思是壓制、屈服。
1.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挫服了重重困難,終于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2. 在面對失敗時,我們需要挫服自己的心理障礙,重新振作起來。
- 挫折:表示遭遇失敗或阻礙。
- 克服:表示戰勝、消除困難。
克服、戰勝、制服
屈服、失敗、放棄
以上是對「挫服」一詞的相關解釋,希望能夠對您的學習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