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拈賊的意思、白拈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拈賊的解釋

徒手盜物而不留形迹者。禅宗借以指打消學人妄想執着于無形中的高僧。《景德傳燈錄·臨濟禅師》:“時有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便打雲:‘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後 雪峯 聞,乃曰:‘ 臨濟 大似白拈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拈賊”是一個源自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延伸,尤其在禅宗文化中被賦予特殊寓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白拈賊”原指徒手盜取物品而不留痕迹的人,強調其手法隱蔽且不留線索。禅宗則借用此詞比喻能無形中消除學人妄想與執着的高僧,形容其教化方式不着痕迹、直指人心。


二、字義分解

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徒手行竊而不露痕迹的盜者”。


三、禅宗中的特殊比喻

在禅宗典籍(如《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中,“白拈賊”被用來形容高僧以機鋒破除學人執念的智慧。例如:


四、文獻出處

  1. 《五燈會元·提刑吳偉明居士》記載:“要識臨濟小厮兒,便是當年白拈賊”。
  2. 《景德傳燈錄·臨濟禅師》中通過“無位真人是什麼乾屎橛”等公案,展現禅師的“白拈賊”特質。

該詞從具象的盜竊行為引申至禅宗抽象的精神境界,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文化融合中的多義性與哲理性。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等禅宗經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拈賊》的意思

《白拈賊》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心機深沉、陰險狡詐,并且具有不可小觑的危險性。這個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表面看起來無害、善良的人,但實際上卻心懷不軌,存心要做壞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拈賊》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白、手、貝。其中,“白”是表示顔色或者形狀的意思,“手”是表示與手相關的意思,“貝”是表示與貝殼相關的意思。它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白拈賊》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沈德符的《警世通言》。在這個故事裡,金尚犯罪後逃跑時被人追捕,為了不被發現,他褪下自己身上的白袍,放在一旁做出自己已經走遠的假象,以此騙過追捕的人。通過隱藏真實面目,他以一身白裝扮成無害的樣子,從而成功逃脫。因此,這個成語才有了“白拈賊”這個形象來形容那些表面上仁善無害,實則心懷不軌的人。

繁體

《白拈賊》的繁體字為《白拈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不過,《白拈賊》這個詞的基本意思和現代一樣,隻是書寫形式略有差異。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可以在古代文獻中找到。

例句

他表面上仁善無害,但實際上是個白拈賊。

組詞

白紙、拈花、賊骨頭

近義詞

假仁假義、心機深沉、狡猾狡詐

反義詞

善良正直、光明磊落、坦率直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