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皮的意思、皴皮的詳細解釋
皴皮的解釋
荔枝的别名。 宋 蘇轼 《廉州龍眼質味殊絕可敵荔支》詩:“獨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 王文诰 輯注引 邵長蘅 曰:“皴皮,指荔支。”
詞語分解
- 皴的解釋 皴 ū 皮膚因受凍或受風吹而幹裂:皴裂。皴理(裂紋)。 皮膚上積存的泥垢和脫落的表皮:手上全是皴。 中國畫技法之一,塗出物體紋理或陰陽向背:皴法。皴筆。 筆畫數:; 部首:皮; 筆順編號:
- 皮的解釋 皮 í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皮毛。 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皮。書皮。 表面:地皮。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皮。 韌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實,淘氣:頑皮。 指橡膠:膠
網絡擴展解釋
“皴皮”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指代荔枝的别名(文學用法)
- 來源與文獻
該用法最早見于宋代蘇轼的詩句《廉州龍眼質味殊絕可敵荔支》:“獨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其中“皴皮”即指荔枝粗糙的外皮特征。
- 命名依據
因荔枝表皮凹凸不平,形似皮膚幹裂的紋理(即“皴”),故得此别名。
二、描述皮膚狀态(日常及醫學用法)
- 本義
指皮膚因寒冷、幹燥或風吹導緻的幹裂現象,如“手皴了”描述皮膚開裂。
- 引申義
- 泥垢積累:方言中可指皮膚表面脫落的死皮或污垢(如“一脖子皴”)。
- 中醫術語:特指“皴裂瘡”,即凍瘡引起的皮膚裂紋。
三、其他相關含義
在中國畫技法中,“皴”指用幹墨側鋒表現山石紋理的筆法(如“皴法”),但此義項與“皴皮”無直接關聯。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詞義——文學語境多指荔枝,日常使用則側重皮膚狀态。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來源,可參考蘇轼詩注或中醫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文章标題:皴皮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皴皮的意思
皴皮是指由于幹燥、老化或外力摩擦等原因,皮膚表面出現細小皺紋、皺褶或起皮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皴字的部首是⺆(肉)和⺮(竹),它共有9個筆畫。
來源
皴字最早出現于《說文解字》一書中。它是由“竹”和“肉”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寓意皮膚像竹筋一樣有皺紋。
繁體
繁體字為皺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皴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是由“⺆”和“竹”兩個部首組成,整體看起來像是一個人的軀幹和竹子的結合體。
例句
1. 這位老人因為歲月的流轉,臉上的皮膚出現了一些細小的皺紋。
2. 這塊桌子的漆面已經開始皴皮了,需要重新修複一下。
組詞:皺紋,起皮,老化,細小,出現,修複
近義詞:皺紋、皺褶
反義詞:光滑、平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