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存和死亡。猶言生死。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詩序:“自枉詩已十餘年,莫記存殁又六七年矣。” 唐 韋應物 《登蒲塘驿沿路見泉谷村墅忽想京師舊居追懷昔年》詩:“存殁闊已永,悲多歡自疏。”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旬會之異》:“十日一宴,集中一舉子物故,諸子感歎存殁,仍於故人設位。”
(2).生者和死者。 前蜀 杜光庭 《戶部張相公修遷拔明真齋詞》:“三籙定金明之典,功被人天;九幽懸玉匱之科,惠周存殁。”《紅樓夢》第四回:“求太老爺拘拿兇犯,以扶善良,存殁感激大恩不盡!”
“存殁”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及使用特點:
生存與死亡
指人或事物的存活與消亡狀态。如唐代杜甫在詩序中寫道:“莫記存殁又六七年矣”(),韋應物也用“存殁闊已永”表達生死相隔的感慨()。
生者與死者
指同時涉及在世之人和已故之人。例如《紅樓夢》第四回提到“存殁感激大恩不盡”(),前蜀杜光庭的文獻中也有“惠周存殁”的表述()。
該詞為書面用語,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探讨生死議題或古典文學研究。近義詞包括“生死”“存亡”,反義詞則需根據語境區分。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出處,可參考、3、4、9等來源。
《存殁》是一個漢字詞組,指的是存活與死亡。它由兩個字組成:存和殁。
拆分《存殁》的部首分别是“貝”和“歹”。其中,“貝”是左側部首,表示貝殼,用于表示金屬財物;“歹”是右側部首,表示死亡,用于表示與死亡相關的概念。
《存殁》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存殁》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地出現在古代文獻中。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可能與古代祭祀和葬禮儀式有關。
在繁體字中,存殁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存殁的字形可能會有些變化,但基本的部首和結構仍然相同。
1. 人生的意義在于如何面對存殁。
2. 這部小說以存殁為主題,探讨了生與死之間的哲學問題。
保存、存亡、殁落、存世
生死、存亡、生滅
存生、殁絕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