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裂。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寸裂之錦黻,未若堅完之韋布。”
“寸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碎裂”,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廣譬》中的例句:
“寸裂之錦黻,未若堅完之韋布。”
意為:破碎的華美錦緞,不如完整耐用的粗布。此處通過對比,強調“寸裂”之物失去實用價值。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古漢語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可描述物品破損、情感破裂等抽象比喻,如“往事寸裂,不可複全”。
寸裂是指物體表面出現微小的裂縫,也可以用來形容内心受到巨大的傷痛,感到深深地破碎。
寸裂的拆分部首是寸(cun)和裂(lie)。
寸的筆畫數為3,裂的筆畫數為12。
寸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其中的“寸”是指長度單位,而“裂”則表示破裂、斷裂。
寸裂的繁體字為“寸裂”。
在古代漢語中,寸裂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仍然是由寸和裂兩個字組成。
1. 他的心在失去愛人後寸裂成千上萬片。
2. 這個古老的陶瓷器表面已經寸裂了。
3. 經曆那場災難後,她的心寸裂了開來。
寸裂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如:寸步難行、忍無可忍、心如刀絞等。
與寸裂相近的詞語包括: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破破爛爛等。
寸裂的反義詞是完整、完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