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存救的意思、存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存救的解釋

赈恤;救濟。《文選·潘嶽<藉田賦>》:“展三時之弘務,緻倉廪於盈溢,固 堯 湯 之用心,而存救之要術也。” 張銑 注:“謂 堯 湯 遭水旱百姓不飢者,為用心於農以存救人之術也。”《玉堂遺範·赈貸京畿百姓德音》:“自去歲以迄於今,存救之恩,屢降明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存救"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存"與"救"兩個動詞複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撫恤救助、保全生命,尤其指對處于危難、貧困中的人或群體給予救濟與扶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1. 存:
    • 《說文解字》釋為"恤問也",本義為撫恤、關懷,引申為保全、存活。如《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養萬民:一曰慈幼,二曰養老,三曰振窮,四曰恤貧,五曰寬疾,六曰安富。" 其中"恤貧"即含"存"意。
  2. 救:
    • 《說文解字》釋為"止也",本義為制止、阻止(災難),引申為援助、挽救。如《孟子·梁惠王下》:"民以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複合義:"存救"強調通過物質援助或政策扶持,使受困者得以生存并脫離困境,帶有強烈的社會救濟色彩。


二、古籍中的典型用例

  1. 赈濟災荒:

    • 《漢書·食貨志上》載:"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後文提及朝廷"發倉廪以振貧民"的措施,即屬"存救"之舉。
    • 《後漢書·和帝紀》:"诏貸被災諸郡民種糧。賜下貧、鳏、寡、孤、獨、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此诏令明确體現對"不能自存者"的存救政策。
  2. 扶助弱勢群體: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鳏,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其中"發政施仁"即包含系統性存救措施。
  3. 戰時庇護難民:

    •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載曹操"置義倉以恤饑馑,收孤弱以存困窮",直接使用"存"字表述救濟行為。

三、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存救:保全挽救;救濟。

    引《後漢書·質帝紀》:"方今淮夷未殄,軍師屢出……其調比郡見谷,出禀窮弱,收葬枯骸,務加存救。"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存救:救濟,撫恤。

    引《晉書·食貨志》:"天災流行,開倉庫以存救。"


四、現代引申與價值

"存救"一詞雖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但其承載的人道關懷與社會責任理念延續至今。當代"社會保障體系""精準扶貧""災害救援"等政策,均可視為"存救"精神的制度化傳承,體現對生命尊嚴的維護與社會穩定的追求。


參考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班固《漢書》、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3.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4.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5. 孟子《孟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存救”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赈恤、救濟,指在危難或困境中保存并救助他人。以下為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與文獻用例

  1. 古代典籍:
    《文選·潘嶽〈藉田賦〉》中提到:“固堯湯之用心,而存救之要術也。”
    張銑注解為:堯、湯時期遭遇水旱災害,百姓未受饑荒,是因統治者重視農業,以此作為“存救”百姓的關鍵方法。
  2. 政策相關:
    唐代《玉堂遺範·赈貸京畿百姓德音》記載:“存救之恩,屢降明诏”,說明古代通過頒布政令實施赈濟。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文選》或唐代诏令類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邦土蹦蹦跳跳草莽陳景潤船籍楚釀春渚凍凍堕祭富泰腹臆工價逛膀子黑竹赫爍後焰斠理皦然寂滅金筭金銀揆理度勢來谕蠟塌聯曹鍊子理恤輪窯蘆雪旅鴻缦缦瞑瞑内者旁礴彭窰頃心棄平居權捷渠塹趨營人萌沙鹑上平上下水山劫視偉稅戶頭司蠹思土歲月蹉跎逃逋咷嘑萬籤插架萬竅霧集雲合物物交換夏璜襄陽礮嫌棄謝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