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濟的意思、存濟的詳細解釋
存濟的解釋
(1).救濟;救助。《北史·房景遠傳》:“ 景遠 字 叔遐 ,重然諾,好施與,頻歲兇儉,分贍宗親,又於通衢以飼餓者,存濟甚衆。” 元 無名氏 《劉弘嫁碑》第四折:“當日無倚之時,投奔於伯伯門下,蒙伯伯收留存濟。”《明史·陳銳傳》:“ 淮 揚 饑疫,煮糜施藥,多所存濟。” 清 吳偉業 《詠古》詩之六:“破家相存濟,百口同安危。”
(2).過活;度日。《周書·宣帝紀》:“閏月乙亥,詔 山東 流民新復業者,及 突厥 侵掠家口破亡不能存濟者,竝給復一年。” 宋 範仲淹 《奏乞免關中支移二稅》:“數年以來,科率百端,民力大困,州縣督責,不能存濟。”《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家中又無積蓄,捱到十年之外,衣單食缺,萬難存濟。”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牛成章》:“母不能貞,貨産入囊,改醮而去,遺兩孤,難以存濟。”
(3).活路、生路。 元 無名氏 《殺狗勸夫》第二折:“徧長空六出花飛,不停間雪兒緊風兒急,這場冷,着我無存濟。”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二折:“哎呀,這是明明的欺負俺高堂老母無存濟。”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三折:“想當初在 雲夢山 中把天書習,定道是取将相能容易,誰知有這日,生把俺七尺長軀打滅的無存濟。”
(4).消受,安享。 元 無名氏 《隔江鬥智》第二折:“這 荊州 我親身我親身可便到這裡,你看那地方寬,民富實,端的是錦繡城池,無福的難存濟。”
詞語分解
- 存的解釋 存 ú 東西在那裡,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僞存真。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懷有,懷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亡去取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 濟的解釋 濟 (濟) ì 渡,過河:同舟共濟。 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濟世。救濟。赈濟。周濟。接濟。 補益:無濟于事。 濟 (濟) ǐ 〔濟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國河南省,流經山東省入渤海。 (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存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ún jì,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主要涵蓋以下四方面:
1.救濟;救助
- 指通過物質或行動幫助他人渡過困境。例如:
- 《北史·房景遠傳》記載房景遠“分贍宗親,又於通衢以飼餓者,存濟甚衆”。
- 元曲《劉弘嫁碑》提到“蒙伯伯收留存濟”,描述收留救助的情景。
- 明代陳銳在淮揚饑疫時“煮糜施藥,多所存濟”。
2.過活;度日
- 表示維持生計或勉強生活。例如:
- 《周書·宣帝紀》記載朝廷對災民“給復一年”,以助其存濟。
- 範仲淹曾提到關中百姓因賦稅繁重“不能存濟”。
- 《喻世明言》中描述吳保安“衣單食缺,萬難存濟”。
3.活路;生路
- 指生存的機會或途徑。例如:
- 元雜劇《殺狗勸夫》中“這場冷,着我無存濟”,表達困境中無路可走。
- 《秋胡戲妻》中“老母無存濟”暗指生活無依。
4.消受;安享
- 強調對生活的享受或承受。例如:
- 宋代秦觀詞中“不似尋常憶”隱含對安甯生活的感慨。
- 清代吳偉業詩“破家相存濟”體現家族共度危難後的安享。
補充說明
- 詞源:該詞多用于文言或古代白話作品,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近義詞:救濟、存活、安頓;反義詞:困頓、匮乏。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詩詞及曆史用例,如需進一步查閱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北史》《明史》等典籍或相關文學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存濟》一詞是指幫助救濟、援助之意。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肉)和“貝”(貝殼)。它的總筆畫數是六畫。《存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
在繁體字中,《存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不過有一些微小的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存濟》一詞的字形會有些許變化。比如在篆書中,《存濟》的寫法為“存澤”,并且筆畫的排列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存濟》的一些例句:
1. 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存濟。
2. 這個組織一直緻力于為貧困地區提供存濟。
一些與《存濟》相關的近義詞包括“救濟”、“援助”、“扶助”等。而與之相反的詞可以是“無視”、“漠視”、“拒絕”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