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存賜的意思、存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存賜的解釋

恤問、救濟。《漢書·五行志中之下》:“乃閔海内勤勞,是歲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節廵行天下,存賜鰥寡,假與乏困,舉遺逸獨行君子詣行在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存賜"為古漢語複合詞,需從構詞法及曆史語義兩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存"在《漢語大詞典》中有"保存、撫恤"之意,《辭源》釋為存恤關懷;"賜"指君主或尊長給予的恩惠,《說文解字》注為"予也"。二字連用構成偏正結構,特指君主對臣屬的物質恩賞與精神慰藉雙重饋贈,常見于漢唐典章文獻,如《後漢書·禮儀志》載"存賜鳏寡,帛人二匹"。

二、詞源流變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三日緩刑,四日弛力,五日舍禁,六日去譏,七日眚禮,八日殺哀,九日蕃樂,十日多昏,十有一日索鬼神,十有二日除盜賊",其中"舍禁"即包含存賜措施。至唐宋時期發展為制度性救濟,《唐六典》規定"凡水旱蟲霜為災,則有分數:十分損四已上免租,損六已上免租調,損七已上課役俱免,若桑麻損盡者各免調",此間"存賜"已包含具體物資配給标準。

三、現代轉義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雖未單獨收錄該詞,但"存"保留"寄存、保留"本義,"賜"保持"賞給"核心義。當代文學作品偶用此詞表達曆史語境下的恩賞關系,如錢鐘書《管錐編》引《漢書·文帝紀》"存問長老"時論及古代存賜制度的倫理價值。

主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22)
  2.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校勘本)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4. 杜佑《通典·食貨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存賜”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ún cì,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恤問與救濟
    指對貧困或弱勢群體的關懷與物質幫助,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朝曾派遣官員巡行天下,“存賜鳏寡,假與乏困”,即通過發放物資救濟孤寡老人和貧困者(、、)。

  2. 曆史用例
    清代陳康祺在《壬癸藏劄記》中提到“存賜”一詞,進一步印證了其作為社會救濟行為的含義()。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存賜”作為成語時,可能引申為“天賦才能或福祉被保留并傳承”,但這種用法較為少見,且未見于權威典籍(、)。


三、命名相關

在姓名學中,“存”象征智慧與傳承,“賜”則帶有恩惠之意,組合成名字時寓意福澤綿延,但需注意“賜”字在命理學中可能隱含刑克或健康隱憂()。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姓名解析,可參考《漢書》及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騃童寶樹車隊答訪嶝道斷方噩厲二關方丈室飛蓋豐昂楓木人分支分配器官閣谷那河幹合遝鶴舟将門虎子胛肢窩矜育糾絞季祖母镌滅菊花節峻爵刊剟孔嘉亮迹枥骥浏栗渺遠怒烘烘貧嘴薄舌傾悅覃訏求瑕曲環蹂若三建三翼十惡五逆衰邁水壩睡态束手旁觀邆睒田家婦鐵頁子提擊體乾通照歪不楞汙泥鄉郡香衖鮮磊瑕尤遐征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