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處的意思、存處的詳細解釋
存處的解釋
撫慰安置。《資治通鑒·後周太祖廣順二年》:“ 契丹 、 瀛 、 莫 、 幽州 大水,流民入塞散居 河北 者數十萬口, 契丹 州縣亦不之禁。詔所在賑給存處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二·杜秋詩解》:“ 漳王 傅母 杜仲陽 ,坐 宋申錫 事,放歸 金陵 ,詔 德裕 存處之。”
詞語分解
- 存的解釋 存 ú 東西在那裡,人活着:存在。存亡。生存。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存照。存疑。去僞存真。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懷有,懷着:存心。不存任何奢望。 亡去取 筆畫數:; 部首:子; 筆順編號
- 處的解釋 處 (處) ǔ 居住:穴居野處。 存在,置身: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處。 決定,決斷:處理。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懲戒:處罰。處決。 止,隱退:處暑。 處
網絡擴展解釋
“存處”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一、撫慰安置(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本)
-
基本解釋
指對受災、流離失所的人群進行安撫和妥善安置,帶有救濟性質。例如《資治通鑒》中記載的“詔所在賑給存處之”,意為朝廷下令赈濟并安置災民。
-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描述曆史事件,強調官方對民衆的救助措施。如清代王士禛的《池北偶談》提到“詔德裕存處之”,即命令官員妥善安置相關人員。
-
例句補充
- “流民入塞散居河北者數十萬口……诏所在赈給存處之。”(《資治通鑒》)
- “樓層工作間将是重要的儲存處。”(現代用法中,“存處”可指具體存放位置,但需結合語境判斷)
二、事物存在的場所(較少見,需謹慎使用)
部分現代用法中,“存處”可拆解為“存儲的地方”,例如“行李寄存處”。但此含義更常見于“寄存處”“儲存處”等複合詞中,單獨使用“存處”表位置的情況較少。
總結建議
- 古代/文獻場景:優先采用“撫慰安置”的解釋,注意結合上下文。
- 現代場景:若單獨使用“存處”,建議明确語境,或替換為更常用的“存放處”“儲存處”等詞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資治通鑒》等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存處(cún chǔ)是一個中文詞語,意思是物品的存放位置或事物的存在狀态。
關于存處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拆分部首是「子」和「川」,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存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存」是由「寸」代表着物品、事物的存在,「川」則代表着河流、流動的意思。當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存」的意思,即事物存在的狀态。
至于存處的繁體寫法,它的繁體字形為「存處」。
以下是存處的一些例句:
1. 這個書架是我寶貴書籍的存處。
2. 他将錢包放在了一個安全的存處。
3. 在城市的角落裡隱藏着許多美妙的存處。
存處的相關詞彙:
1. 組詞:存放、儲存、存在、處所
2. 近義詞:位置、地方、所在
3. 反義詞:丢失、不存在
以上是關于存處的一些簡要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