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徂落的意思、徂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徂落的解釋

(1).死亡。《孟子·萬章上》:“《堯典》曰:‘二十有八載,放 勛 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 趙岐 注:“徂落,死也。”《梁書·文學傳下·劉峻》:“而官有微於侍郎,位不登於執戟,相繼徂落,宗祀無饗。” 明 陸采 《懷香記·哀中聞喜》:“天奪英賢,徂落波心裡。”

(2).凋謝;衰落。 漢 揚雄 《羽獵賦》:“於是玄冬季月,天地隆烈;萬物權輿於内,徂落於外。”《文選·陸厥<奉答内兄希叔>詩》:“徂落固雲是,寂蔑終始斯。杜門清三逕,坐檻臨曲池。” 李善 注:“徂落,猶彫落也。”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三:“青春始萌達,朱火已滿盈。徂落方自此,感嘆何時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徂落(cú lu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文言或特定語境中。根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死亡;凋零

    指生命終結或草木凋謝,多用于書面雅語。

    例:《孟子·萬章上》載“堯崩,百姓如喪考妋……四海遏密八音”,其中“崩”即帝王之死的尊稱,與“徂落”的“死亡”義相通。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消逝;衰亡

    引申指事物由盛轉衰的過程,如王朝、時代的終結。

    例:古人以“徂落”喻指季節更替中草木的枯萎,如“秋至衆芳徂落”。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二、字義溯源


三、用法特點

  1. 書面性與莊重感

    多用于描述自然規律(如草木榮枯)或對逝者的委婉表達,常見于祭文、史書。

    例:《後漢書》用“巨星徂落”喻指賢臣離世。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2. 同義替代詞

    近義詞包括“殂落”“凋謝”“薨逝”(注:“殂”與“徂”通假)。


四、權威文獻佐證

《孟子·萬章上》:“堯崩……百姓如喪考妋。”

朱熹集注:“崩者,殂落之謂。” ——來源:《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徂落”的核心含義聚焦于生命的終結與自然的衰敗,承載古代漢語中對生死哲思的含蓄表達,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雅緻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徂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分為以下兩方面,結合權威文獻和用例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死亡
    源自《孟子·萬章上》中記載堯去世的情景:“二十有八載,放勳乃徂落,百姓如喪考妣。”。趙岐注解明确“徂落,死也”,指生命的終結。後世如《梁書》《懷香記》等文獻中也沿用此義。

  2. 凋謝;衰落
    漢揚雄《羽獵賦》提到“萬物權輿於内,徂落於外”,陸厥詩中“徂落固雲是,寂蔑終始斯”均以“徂落”形容自然萬物的凋零或事物由盛轉衰的狀态。唐代陳子昂《感遇》詩句“徂落方自此,感歎何時平”亦用此意,暗喻時光流逝與生命的消逝。

二、詞源與關聯

三、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不常用。例如描述曆史人物離世時稱“放勳乃徂落”,或借草木凋零比喻世事變遷。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孟子》《梁書》等古籍,或查閱漢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冰解雲散碧漪不當人柴胡朝幹夕惕車踏蟲雞楚色村鳥叨蹬等之蝶子釘頭磷磷恩典恩造二話不說轒牀該敏骨分閨壼海瑞罷官豁拳肩背難望接收雞禍疾世可圈可點樂侑練丁陵謹陵堂犛牛六容囊楮平均獎愆目清毅侵侮賽祀擅價山窮水盡省部收臧肆怒絲牽天際真人佻薄退賠推顯韈劫子亡叛委亵婐婉嗚恻五鬥米梧鼠五技烏蠋閑絜纖維闆下氣怡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