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年的意思、待年的詳細解釋
待年的解釋
(1).謂女子待年長而聘。《後漢書·皇後紀下·獻穆曹皇後》:“ 操 進三女 憲 、 節 、 華 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萬匹,小者待年於國。” 李賢 注:“留住於國,以待年長。”後因以稱女子待嫁。 南朝 宋 顔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南朝 梁 張缵 《丁貴嫔哀策文》:“爰及待年,含章早穆;聲被 洽陽 ,譽宣 中谷 。”
(2).謂等待年老緻仕。 宋 曾鞏 《祭緻仕湛郎中文》:“維公早以郎潛,安於養志;晚而家食,曾不待年。治績紀於朝廷,行實推於鄉裡。” 宋 範公偁 《過庭錄》:“ 蜀公 表謝曰:‘六十三而告老,蓋不待年;七十五而復來,孰雲中禮。’”
詞語分解
- 待的解釋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種态度或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對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戲曲小說和現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門,有人來了。 待 ā 停留,逗留,遲延:你
- 年的解釋 年 á 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一年。三年五載。 每年的:年會。年鑒。年利。年薪。 一年的開始:年節。新年。 有關年節的(用品):年畫。年禮。年貨。 時期,時代:近年。年華。年號(a.帝王用的紀年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待年”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拼音:dài nián
字面構成:“待”指等待,“年”指年歲,字面可理解為“等待時間流逝”或“與年歲相關”的等待。
二、詳細釋義
根據曆史文獻和語境,其含義可分為兩類:
-
女子成年待嫁
- 解釋:指女子成年後暫留家中,等待婚聘。古代女子十五歲行“及笄之禮”(插簪束發),表示已到適婚年齡。此含義與“待字閨中”相近。
- 文獻例證:
《後漢書·皇後紀下》記載曹操将幼女“待年于國”,即留居本國等待長大後再出嫁。
南朝顔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中“爰自待年”亦指女子待嫁。
-
等待年老緻仕(退休)
- 解釋:指官員等待達到一定年齡後辭官歸隱。
- 文獻例證:
宋代曾鞏《祭緻仕湛郎中文》提到“晚而家食,曾不待年”,指未等到年老便提前退休。
三、使用場景
- 古代婚嫁語境:多用于描述女子適婚未嫁的狀态。
- 仕途語境:少數文獻中用于表達官員對退休的等待。
四、補充說明
- 現代漢語中,“待年”一詞已不常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中。
- 需注意區分語境,避免混淆兩種含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南朝文集及宋代文人作品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很高興回答您關于《待年》這個詞的問題!下面是對您提到的各個方面的簡明回答:
- 意思:《待年》是一個詞語,意思是等待新的一年的到來。
- 部首和筆畫:《待年》這個詞的部首是“彳”(辶)和“日”(曰),總共有10個筆畫。
- 來源:《待年》這個詞來源于漢語詞彙,用來描述等待新年的氣氛和心情。
- 繁體:《待年》這個詞的繁體字是「待年」,與簡體字相同。
-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待年》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寫法相似,即“待年”。
- 例句:我在家裡靜靜地等待着《待年》的到來,希望新的一年會帶來好運。
- 組詞:《待年》是一個詞語,常用單獨使用來描述等待新年的心情,不常與其他詞語組合。
- 近義詞:《待年》的近義詞可以是“盼年”、“候年”,表示同樣的等待新年的意思。
- 反義詞:《待年》的反義詞可以是“過年”、“迎年”,表示迎接和慶祝新年的意思。
希望以上回答滿足了您的需求,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