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怠荒的意思、怠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怠荒的解釋

懶惰放蕩。《禮記·曲禮上》:“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 鄭玄 注:“怠荒,放散身體也。” 孔穎達 疏:“謂身體放縱,不自拘斂也。”《周書·明帝紀》:“作民父母,弗敢怠荒。” 宋 蘇舜欽 《符瑞》:“苟授而怠荒,又下變異,丁寧戒告以率之,皆可名之符。”《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 許武 ﹞思想二弟在家,力學多年,不見州郡薦舉,誠恐怠荒失業,意欲還家省視。”《清史稿·禮志七》:“自古帝王内禪,非其時怠荒,即其時多故,倉猝授受,禮無可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怠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懈怠荒廢、懶散放縱而不務正業的狀态或行為,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從權威辭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懈怠荒廢,玩忽職守 該詞強調對應當履行的職責、事務或正當事業的疏忽與荒廢。《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懶惰放蕩”,《辭源》釋為“懈怠荒廢”。它常用來描述人因懶散、放縱而導緻對工作、學業或責任的嚴重忽視,例如官員不理政務,或個體荒廢正業。

  2. 字源與結構解析

    • 怠:本義指懶惰、松懈、輕慢。如《說文解字》釋“怠”為“慢也”,即怠慢、松懈之意。
    • 荒:本義指田地無人耕種而長滿野草,引申為廢棄、荒廢、放縱、迷亂。如《說文解字》釋“荒”為“蕪也”,段玉裁注:“荒蕪蓋本謂草掩地也。”引申為事業的廢棄和人行為的放縱無度。
    • 怠荒:兩字結合,強化了因懈怠懶惰而導緻事業荒廢、行為放縱無度的含義,常特指在職責或正業上的嚴重失職與堕落。
  3. 典籍用例佐證 該詞在古代典籍中常見,用于警示或批評怠惰廢弛的行為:

    • 《尚書·周書·周官》:“戒爾卿士,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惟克果斷,乃罔後艱…怠荒 失度。” 此句告誡官員,功高在于立志,業大在于勤奮,隻有果敢決斷,才能避免後來的艱難。而“怠荒失度”則明确指出了因懈怠荒廢而失去法度、玩忽職守的危害。
    • 《禮記·曲禮上》:“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 這裡将“怠荒”(懶散放縱)與側耳偷聽、高聲應答、斜眼看人等一起列為不合禮儀、需要禁止的行為。

“怠荒”一詞精準地描繪了一種因主觀上的懈怠、懶惰而導緻客觀上的事業荒廢、職責疏忽的狀态,常伴隨行為上的放縱無度。其釋義在《漢語大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并在《尚書》、《禮記》等儒家經典中得到實際運用,用以強調勤勉盡責的重要性,警示懶散放縱的危害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怠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怠荒”指懶惰放蕩、精神萎靡不振的狀态,常形容人行為放縱、缺乏自律。例如《禮記》中提到“毋怠荒”,即強調不可懈怠放縱。


二、出處與經典用法

  1. 《禮記·曲禮上》
    原文:“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
    鄭玄注:“怠荒,放散身體也。” 孔穎達疏:“謂身體放縱,不自拘斂也。”
    此處強調禮儀規範中不可行為懶散、放縱。

  2. 《周書·明帝紀》
    “作民父母,弗敢怠荒。”
    體現君主治理國家時需勤勉,不可懈怠。


三、近義詞與用法特點


四、例句參考

  1. 宋·蘇舜欽:“苟授而怠荒,又下變異,丁甯戒告以率之。”
  2. 《醒世恒言》:“(許武)惟恐弟輩怠荒學業,勉其遷居。”

總結來看,“怠荒”一詞從古至今均用于批評行為或态度上的懈怠放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程度與對象。

别人正在浏覽...

背義忘恩筆苑薄草猜防饞燈常客摧剛為柔大和大陸大室打頭陣大雪山脈德厚流光等高線防風林房圖鳳髻分纭鈇钺扶佐寡将官會官妓鴻漸之翼後機後條簡能急湊誇衒兩截事龍準翁樓榭露西亞冒暗貌望媚麗秘愛愍不畏死名行敏劭齧壞弄月吟風醲醖仆僵晴襟寝薦泣魚喪魂落魄撒手锏折口福時客睡蓮輸将搜索談劇托托土炭項縮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