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對的意思、待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對的解釋

(1).等待對答。《韓非子·六反》:“世主眩其辯、濫其高而尊貴之,是不須視而定明也,不待對而定辯也,喑盲者不得矣。”

(2).等候批覆。《宋書·周朗傳》:“初為 南平王 鑠 冠軍行參軍,太子舍人,司徒主簿,坐請急不待對,除名。”

(3).指拘留等待對質。《元典章·刑部四·因奸6*殺人》:“罪犯從本路拟定申省,将 任閏兒 鎖收聽候, 梁娥兒 别無待對事理,先行摘斷。”《續資治通鑒·元英宗至治三年》:“原告逃百日不出,則釋待對者。”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待對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待對”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釋義主要參考權威漢語工具書:

  1. 本義:等待應對;等候對答

    • 指處于等待狀态,準備回答詢問、質詢或應對某種情況。強調一種準備回應的狀态。
    • 例如:在法庭上,證人“待對”法官或律師的提問;在上級面前,下屬“待對”可能的詢問。
    • 來源依據:該釋義是“待對”最核心的含義,可見于《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等權威辭書對“待”和“對”字義的組合解釋及例證分析。
  2. 引申義/古義:等候接待;等待會見

    • 在古代或特定語境下,“待對”也可指等候被接待、被會見。這層含義更側重于“被接見”的狀态。
    • 例如:臣子在宮廷外“待對”君王的召見;賓客在廳堂“待對”主人的接見。
    • 來源依據:此義項在《漢語大詞典》中有更明确的體現,結合了“待”的“等候”義和“對”的“面對、應答”義,引申出等候見面之意。部分古代文獻用例也支持此解釋。

“待對”的核心意思是處于等待狀态以應對詢問或接見。它描繪了一種預備回應或預備被接見的場景。在現代漢語中,第一層含義(等待應對)更為常用和核心。如需最精确的釋義和例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現代漢語詞典》紙質版或授權電子版。

網絡擴展解釋

“待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多見于典籍或特定語境:

  1. 等待對答
    指等候對方的回應或對話。例如《韓非子·六反》中提到“不待對而定辯也”,即不等待對方回答便自行判斷。現代用法如“談判雙方待對良久,終于開始交換意見”。

  2. 等候批複
    多用于古代行政或文書流程中,表示等待上級的審批或回複。如《宋書·周朗傳》記載周朗因“請急不待對”而被除名,即未等到批複就擅自行動。

  3. 拘留等待對質
    古代司法術語,指将涉案人員暫時拘押以等待審訊或與證人、同案犯對質。例如《元典章》中描述“梁娥兒别無待對事理”,即無需要拘留對質的情況。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待對”一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多被更具體的詞彙替代(如“等待回複”“候審”等)。但在文學或曆史研究中仍可能遇到此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傲性逋稅蠶箪倡序持疑不定串鼻子從臾電鍵蠹藂浮航阜丘敷衽坩鍋弓廂厚笃笃候選人禍福由人火鑽艱苦創業腳燈交好诘寄箋開源狼突鸱張老獾叼的料玉臨事厲飾夢裡南轲鉛粉親操井臼青琅編塞蘆桑域掃迹燒薙試舌濕響爽捷霜日水上肅覆歲羨讨測鼗牢涕淚交下圢圢退畊蛙神惟屏武舉無素無聞烏烏五虛下筆千言下斷湘夫人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