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對的意思、待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對的解釋

(1).等待對答。《韓非子·六反》:“世主眩其辯、濫其高而尊貴之,是不須視而定明也,不待對而定辯也,喑盲者不得矣。”

(2).等候批覆。《宋書·周朗傳》:“初為 南平王 鑠 冠軍行參軍,太子舍人,司徒主簿,坐請急不待對,除名。”

(3).指拘留等待對質。《元典章·刑部四·因奸6*殺人》:“罪犯從本路拟定申省,将 任閏兒 鎖收聽候, 梁娥兒 别無待對事理,先行摘斷。”《續資治通鑒·元英宗至治三年》:“原告逃百日不出,則釋待對者。”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待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待對”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多見于典籍或特定語境:

  1. 等待對答
    指等候對方的回應或對話。例如《韓非子·六反》中提到“不待對而定辯也”,即不等待對方回答便自行判斷。現代用法如“談判雙方待對良久,終于開始交換意見”。

  2. 等候批複
    多用于古代行政或文書流程中,表示等待上級的審批或回複。如《宋書·周朗傳》記載周朗因“請急不待對”而被除名,即未等到批複就擅自行動。

  3. 拘留等待對質
    古代司法術語,指将涉案人員暫時拘押以等待審訊或與證人、同案犯對質。例如《元典章》中描述“梁娥兒别無待對事理”,即無需要拘留對質的情況。

補充說明:現代漢語中,“待對”一詞已較少使用,其含義多被更具體的詞彙替代(如“等待回複”“候審”等)。但在文學或曆史研究中仍可能遇到此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對的意思

待對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等待與對方相遇、對話、交流。待對蘊含了一種期待和渴望與他人建立聯繫的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待對的部首是彳(chì)和寸(cùn),彳表示行走的步伐,寸表示長度單位。待對的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繁體

待對一詞的來源可追溯到《詩經·小雅·車轄之什·玄鳥》:“鹑之初生,待于涉露。既成有福,又神于祜。”繁體字為「待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待對的字寫作「待對」,多數由四個部分構成。首先是「廴」表示前行,其次是表示「止」停下來,然後是寸旁表示長度單位,最後是刀旁表示動作。整體寫法呈現了等待和對話的動作。

例句

1. 他心急地在街角等待對方,渴望能與她見面。

2. 她寫了信,但一直沒有收到回複,正在焦急地待對。

組詞

1. 對待:以某種方式對待某人或某事物。

2. 對話:雙方之間的交談和對答。

3. 對稱:指物體兩邊形狀、大小或分布相對統一。

近義詞

1. 等候:指在某個地方停留或停下來等待。

2. 盼望:指期待某種結果或情境的到來。

反義詞

1. 迎接:主動出發或到達某處迎接對方。

2. 拒絕:不接受或不同意與對方的接觸或交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