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治的意思、逮治的詳細解釋
逮治的解釋
逮捕懲治。《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有司請逮治 衡山王 ,天子不許,為置吏二百石以上。” 明 陳子龍 《皇明殉節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虞求徐公行狀》:“即上所逮治大臣,未有六日即釋去者。” 清 薛所蘊 《驿卒詞》:“昨年偶爾悮一時,縣官逮治驛卒死。”
詞語分解
- 逮的解釋 逮 à 到,及:力有未逮。 捉拿:逮捕。逮系。 捕抓捉放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治的解釋 治 ì 管理,處理:治理。治家。治喪。治标。治本。治國安邦。自治。統治(a.管理;b.分配)。 整理:治河。治水。 懲辦:治罪。處(?)治。 醫療:治病。治療。醫治。 消滅農作物的病蟲害:治蝗。治蚜蟲
網絡擴展解釋
“逮治”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dǎi zhì(部分文獻也注音為dài zhì,如)。
- 核心含義:逮捕并懲治犯罪分子,強調通過法律手段維護社會秩序。
詳細解析
-
詞源構成:
- “逮”指逮捕、捉拿,“治”指懲治、治理,組合後表示對違法者的抓捕與處置。
- 部分文獻将“治”引申為“法律治理”,強調通過懲治實現社會秩序的維護。
-
使用場景:
- 多用于法律、曆史文獻或正式語境,描述對犯罪行為的官方處置行為。例如:
-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提到“有司請逮治衡山王”;
- 明代陳子龍文中提及“逮治大臣”。
-
讀音争議:
- 多數現代詞典标注為dǎi zhì(如查字典),但部分古籍注音為dài zhì(如《漢書》引例),可能與古漢語發音差異有關。
補充說明
- 該詞屬于書面用語,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常見于曆史、法律相關文本或學術讨論中。
- 例句參考:“縣官逮治驿卒死”(清代薛所蘊詩),體現其傳統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或權威詞典(如來源1、4、6)。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這是一個關于《逮治》的詞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短文。
1. 詞義
《逮治》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捕捉和處理犯罪者的行為和過程。
2.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逮治》可以拆分為“辶”和“治”,其中“辶”是行走的部首,表示動作的方向,共有3畫;而“治”是獨立的漢字,共有5畫。
3. 來源
《逮治》是由漢字組合而成的詞語。其中,“逮”表示捉住、抓住,“治”表示處理、管束。
4. 繁體
《逮治》的繁體寫法為「逮治」。
5.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對于《逮治》的字形有一些小差異,但整體意義和拼音發音保持一緻。
6. 例句
例句1:警方經過艱苦努力,成功逮治了逃犯。
例句2:政府将加大力度逮治************行為。
7. 組詞
組詞:逮捕、治安、逮捕令、逮捕人等。
8. 近義詞
近義詞:擒拿、抓捕、捉拿等。
9. 反義詞
反義詞:釋放、放過、寬恕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