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死的意思、貸死的詳細解釋
貸死的解釋
謂免于死罪。《新唐書·孝友傳·張琇》:“中書令 張九齡 等皆稱其孝烈,宜貸死。”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八月戊午》:“乃詔 芻 等三人皆貸死,長流 沙門島 。”《清史稿·食貨志二》:“所虧之數,勒限監追,限内全完貸死。”
詞語分解
- 貸的解釋 貸 (貸) à 借入或借出:貸款。借貸。信貸。 推卸給旁人:責無旁貸。 寬恕,饒恕:嚴懲不貸。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死的解釋 死 ǐ 喪失生命,與“生”、“活”相對:死亡。死訊。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離死别。死有餘辜。 不顧生命:死志(犧牲生命的決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戰。 固執,堅持到底:死心塌地。死賣力氣。 無
網絡擴展解釋
“貸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貸死”指免除死刑,即原本應判死刑的罪犯因特殊原因(如功績、孝行、政治考量等)被減輕刑罰。其核心含義是“免于死罪”。
二、曆史用法與文獻例證
- 唐代案例
據《新唐書》記載,張琇因替父報仇被判死刑,但中書令張九齡等人以其孝烈為由,主張“宜貸死”。
- 宋代記載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提到,南宋初年官員因罪被判死刑,後改為流放沙門島,诏書中明确使用“貸死”一詞。
- 清代制度
《清史稿》記載,涉及錢糧虧空的官員若能在限期内補足,可“貸死”免于一死。
三、現代使用情況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相關學術研究中。
四、補充說明
- 發音:拼音為dài sǐ(注音:ㄉㄞˋ ㄙˇ)。
- 近義詞:古代類似表述包括“減死”“赦死”等,但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不同朝代的司法制度,可參考《新唐書》《清史稿》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是問題,但是我可以給你一個友好的回複。《貸死》這個詞在漢語中并不存在。如果你需要關于其他話題的幫助,我會很樂意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