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晖寸草”是一個漢語成語,源自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以下為詳細解釋:
字面意義:
“春晖”指春天的陽光,象征父母對子女的溫暖與慈愛;“寸草”即一寸長的小草,比喻子女的微小回報。整體意為:小草難以報答春光的恩澤,引申為子女無法完全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引申含義:
強調親情關系中子女對父母的感恩之情,以及父母恩情的深厚與無私。
原始出處:
唐代孟郊《遊子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晖。”詩句通過“寸草”與“三春晖”的對比,表達遊子對母愛的感念。
文化背景:
這一成語濃縮了中國孝道文化,成為感恩父母的經典意象,常見于文學創作和日常表達。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由“春晖”和“寸草”兩部分組成,前者為比喻,後者為象征。
語法功能:
多作賓語或定語,例如:“春晖寸草之情,令人動容。”
感情色彩為中性偏褒義,多用于書面語。
近義表達:
“寸草春晖”(詞語順序調換,含義相同)、“反哺之私”。
區别點:
“舐犢情深”側重父母對子女的愛,“春晖寸草”則強調子女對父母的感恩。
文學引用:
柳亞子《吊劉烈士炳生》中“春晖寸草戀親慈”,即借該成語抒懷。
日常用法:
常用于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如:“父母恩情如春晖寸草,我們唯有盡心報答。”
“春晖寸草”以自然意象隱喻親情,既是古典詩歌的凝練表達,也是中華孝道文化的縮影。如需了解更多用例,可參考《遊子吟》及相關文學解析(來源:、3、7、9、10)。
《春晖寸草》是一個成語,意為春天的陽光照耀下寸草變得蓬勃發展的景象,形容萬物生機勃勃、春暖花開的美好景象。
《春晖寸草》的拆分部首是春、寸、草,其中春和草分别是邊旁部首,寸是上中下三點水部首。
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春晖寸草》的總筆畫數為21畫。
《春晖寸草》一詞出自《三國演義》第94回,形容劉備返回故鄉時的景象,用以表達春天的萬物複蘇和生機盎然的氛圍。
《春晖寸草》繁體字為《春輝寸草》。
根據《康熙字典》考證,《春晖寸草》在古時候的寫法為「春暉寸草」。
冬天的寒冷一過,春晖寸草即刻抽芽生長。
組詞示例:春風得意、春水初生、春意盎然、寸草不生。
近義詞示例:春光明媚、春滿人間、春意濃厚。
反義詞示例:秋寒冬涼、夏日炎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