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弹得破的意思、吹弹得破的详细解释
吹弹得破的解释
口吹指弹可使之破,形容皮肤娇嫩。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覷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 张生 有福也呵!”《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姑娘一见 静观 ,青头白脸,桃花般的头颊,吹弹得破的皮肉,心里也十分喜欢。”《何典》第四回:“我看你虽觉年纪大些,还面上吹弹得破,白里泛出红来像活 观音 一般。”
词语分解
- 吹弹的解释 .吹竹弹丝。泛指演奏音乐。 宋 陆游 《秋夜独坐闻里中鼓吹声》诗:“时平里巷吹弹闹,岁熟人家嫁娶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闹榭》:“我们倡和得许多感慨,他们吹弹出无限凄凉。”《红楼梦》第五四回
- 破的解释 破 ò 碎,不完整:碗打破。破灭。破旧。破败。破落。破陋。破颜(转为笑容)。破绽(衣服裂开,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牢不可破。 分裂:破裂。破读(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把习惯上通常
网络扩展解释
“吹弹得破”是一个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形容面部皮肤极其细嫩,仿佛吹口气或轻弹就会破裂,多用于赞美女子肌肤娇嫩。例如《西厢记》中“觑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即用此意。
二、出处与演变
- 最早来源: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原句描写崔莺莺的容貌。
- 后世引用:清代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进一步使用该词,如“白雪团儿脸,泛出桃花瓣颜色,真乃吹弹得破”。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作谓语、状语,常见于文学描写。
- 结构特点:补充式成语,强调皮肤脆弱娇嫩的状态。
四、注意事项
- 多音字提示:“得”在不同语境中读音不同(如dé、de、děi),但本成语中读作“dé”。
- 适用场景:多用于古典文学或艺术化表达,现代口语中使用较少。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西厢记》原文或汉典等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吹弹得破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某物或某种状态非常脆弱或容易破碎。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吹(口部首,5画)
- 弹(手部首,12画)
- 得(彳部首,11画)
- 破(石部首,9画)
来源:
《吹弹得破》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该词指的是曹操的兵器弓箭非常脆弱,只需用嘴一吹就会破裂。
繁体:
《吹彈得破》是中国繁体字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尚未发现吹弹得破在古代汉字中有其他写法。
例句:
1. 这个玻璃杯非常脆弱,吹弹得破。
2. 那只纸鹤飘散着柔弱的光芒,宛如吹弹得破。
组词:
吹毛求疵、吹过的棒子
近义词:
易碎、脆弱、脆弱不堪、脆如纸
反义词:
坚固、牢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