棰楚的意思、棰楚的詳細解釋
棰楚的解釋
指鞭杖之類刑具。亦以稱鞭杖之刑。《漢書·路溫舒傳》:“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北史·後妃傳上·魏文成文明皇後馮氏》:“左右纖介之愆,動加棰楚,多至百餘,少亦數十。” 明 翁大立 《吳妪》詩:“殘軀被棰楚,苦切難具陳。”
箠楚:本指棍杖之類,引申為拷打。《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關木索被箠楚受辱。” 李善 注:“箠與棰同,以之笞人,同謂之‘箠楚’。箠、楚皆杖木之名也。” 唐 元稹 《授劉悟檢校司空幽州節度使制》:“守臣嬰疾,幕吏擅權,撓政行私,虧恩剝下,過為箠楚,妄作威稜。” 明 屠隆 《昙花記·閻君勘罪》:“ 伏後 ,你可手執鐵鞭,親行箠楚。” 郭沫若 《<孔雀膽>後記》:“ 鄭回 的教育很嚴, 鳳迦異 和 異牟尋 ,都要受他的箠楚。”
詞語分解
- 棰的解釋 棰 í 短木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用棍子打,杖刑:“笞棰暴國,齊一天下”。 鞭子,鞭打:“士以馬棰擊亭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楚的解釋 楚 ǔ 落葉灌木,鮮葉可入藥。枝幹堅勁,可以做杖。亦稱“牡荊”。 古代的刑杖,或學校撲責學生的小杖:捶楚。夏楚。楚掠(拷打)。楚撻(拷打)。 中國春秋時國名:楚天(楚地的天空。因楚在南方,亦泛指南方天
網絡擴展解釋
“棰楚”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chuí chǔ
- 釋義:指鞭杖一類的刑具,也代指用此類刑具實施的杖刑或鞭刑。
古代文獻與用法
-
刑罰工具
“棰楚”作為刑具,常用于古代司法審訊或懲戒。例如《漢書·路溫舒傳》提到:“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說明嚴刑逼供的殘酷性。
-
引申為刑罰
該詞也可表示杖刑的施行,如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中“被箠楚受辱”,描述受刑的屈辱經曆(“箠楚”為“棰楚”的異體寫法)。
-
詩詞中的引用
明代宋珏的詩句“小則受棰楚,大則冠袍褫”,以及宋代虞俦的詩句“似聞諠棰楚”,均以“棰楚”體現刑罰的嚴厲。
相關異體詞
- 捶楚、箠楚:與“棰楚”同義,均為古代杖刑的不同寫法。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棰楚”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學作品中,用于描述古代刑罰制度或隱喻嚴厲的懲戒手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棰楚》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用棍子或鞭子來打擊或懲罰。該詞彙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木和楚,其中“木”部表示與木材相關的意思,而“楚”部則指的是一個古代國家的名稱。它的筆畫數是11畫。
據考證,《棰楚》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古代的典籍《詩經》中的《棰楚》篇。在古代,棰楚通常被用來形容對罪犯進行體罰的場景。由于《詩經》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這個詞彙逐漸被廣泛采用。
在繁體字中,棰楚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棰楚」。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古代的寫法更為繁複,并有更多的筆畫和書寫規範。例如,在《玉篇》這本字典中,「棰楚」的寫法是稍微有些不同的。它把「楚」的「|」字旁寫成「⺍」,而「棰」的「木」部則是由不同的筆畫順序組成。
以下是一些關于「棰楚」的例句:
1. 他因盜竊被判處棰楚一百下。
2. 經過棰楚,罪人的身上布滿了傷痕。
與「棰楚」相關的組詞可以有「棰打」、「棰罰」等。
「棰楚」的近義詞包括「鞭打」、「責打」等,反義詞則可以是「寬恕」、「寬待」等。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