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貶的意思、黜貶的詳細解釋
黜貶的解釋
貶斥。《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後因 李白 學士題 沉香亭 牡丹詩,将 趙飛燕 比著 太真娘娘 ,暗藏譏刺,被 高力士 奏告貴妃,泣訴天子,将 李白 黜貶。”
詞語分解
- 黜的解釋 黜 ù 降職或罷免:罷黜。廢黜。貶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筆畫數:; 部首:黑; 筆順編號:
- 貶的解釋 貶 (貶) ǎ 給予低的評價,與“褒”相對:貶低。貶義。褒貶(a.評論好壞;b.指出缺點)。 減低,降低:貶值。貶職。 褒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黜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chù biǎn,主要用于表示對人物(尤其是官員)的降職或貶斥。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貶斥:指降低官職、地位或評價,常用于古代官員因過失、政治鬥争等原因被處罰的情景。例如《警世通言》提到,李白因詩句暗含譏諷被黜貶。
2.結構解析
- 黜:本義為“罷免、廢除”,如“罷黜”;
- 貶:指“降低(官職或價值)”,如“貶谪”。
兩字組合後,強調對人物身份或職位的雙重否定。
3.曆史用例
- 後唐時期,宰相豆盧革及其推薦的韋說因罪被黜貶為“長流百姓”;
- 李白因詩作觸怒權貴,被唐玄宗貶斥。
4.使用語境
- 正式文書/文學創作: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現代口語極少使用;
- 近義詞:貶谪、罷黜、貶斥;
- 反義詞:褒獎、晉升。
5.綜合說明
“黜貶”屬書面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降職或否定表達對人物行為或地位的不滿,常見于史書、小說等叙事性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黜貶》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黜貶 (chù biǎn) 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貶低、排斥、摒棄某人或某物。它可用于各種情境,包括對某人的評價、對某事的看法或對某物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黜 (chù) 的部首是黑 (hēi),共有九畫。
貶 (biǎn) 的部首是貝 (bèi),共有十畫。
來源:
《黜貶》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語言中。它的字形和意義在曆史上都有所演變。最早的寫法出現在商朝甲骨文中,後來逐漸演變為現代漢字的形式。
繁體字:
《黜貶》的繁體字為「黜貶」。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黜和貶分别有不同的字形。例如,在金文中,黜的寫法為「」,貶的寫法為「」。
例句:
1. 我們不應該黜貶他人的價值觀。
2. 他的努力不應該被黜貶。
組詞:
黜退、黜陟、貶低、貶值、貶義
近義詞:
排斥、摒棄、鄙視、貶損
反義詞:
推崇、贊揚、提升、褒獎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