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黜貶的意思、黜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黜貶的解釋

貶斥。《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後因 李白 學士題 沉香亭 牡丹詩,将 趙飛燕 比著 太真娘娘 ,暗藏譏刺,被 高力士 奏告貴妃,泣訴天子,将 李白 黜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黜貶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黜”和“貶”兩個意義相近的動詞構成,核心含義指通過官方行為降低或免除官員的職位、品級或身份,以示懲戒。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黜 (chù):本義指廢除、貶退、罷免。常用于指帝王或上級免除官員的職務或爵位,帶有強制性和權威性。例如《論語·微子》有“柳下惠為士師,三黜”。
    • 貶 (biǎn):本義指降低(官職、爵位),也指給予不好的評價或降低價值。在官職語境下,特指降職。
    • 黜貶:結合兩字含義,指對官員進行降職或免職的處罰行為。其程度通常比單純的“降職”更重,更強調懲戒性和剝奪性,可能直接免去官職。
  2. 詳細釋義與應用:

    • 指降職或免職的處罰:這是“黜貶”最核心的含義。指掌權者(通常是君主或上級機構)因官員犯錯、失職、失寵等原因,對其采取的行政懲罰措施,降低其官階或直接剝奪其官職。
    • 帶有懲戒性質:不同于正常的職務調動,“黜貶”明确帶有對官員過失或不當行為的否定評價和懲罰意圖。
    • 常用于曆史與政治語境:該詞多見于描述古代官僚制度下的官員升降賞罰,尤其在史書、奏議、政論中頻繁出現,用以記載官員因各種原因(如觸怒皇帝、黨争失敗、政績不佳、貪污渎職等)而遭受的降職或免職處分。
  3. 出處與引證:

    •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有記載。例如:

      《舊唐書·職官志二》中提到考課官員的标準:“較之優劣,而定其留放,所以正權衡,明與奪,抑貪冒,進賢能……然後據其官業,考其才能,審其功能,定其黜陟(陟指升遷,黜指貶降)。” 這裡雖未直接連用“黜貶”,但“黜”即包含黜貶之意。[來源:《舊唐書》] 宋代文獻如《宋史》或官員奏議中常有具體官員被“黜貶”的記載,如“某某因某事被黜貶為某官/某地”。[來源:曆代正史、政書]

  4. 同義詞辨析:

    • 貶谪:更側重于因罪過被降職并外放到邊遠地方任職,常與流放意味結合。
    • 罷免/罷黜:更強調免除職務,不一定強調降級(罷黜有時特指廢除帝王)。
    • 降職/左遷:指降低職位等級,不一定免除職務。
    • 黜退/廢黜:與罷免、罷黜意思接近,強調廢棄不用。
    • 黜貶:綜合了降職和免職的含義,并突出其懲戒性,是古代官僚體系中一種重要的行政處罰手段。

“黜貶”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背景的動詞,專指古代對官員實施的、帶有懲戒性質的降職或免職處罰。它反映了封建官僚制度中“賞罰分明”的管理原則,是研究古代政治史和職官制度的重要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黜貶”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chù biǎn,主要用于表示對人物(尤其是官員)的降職或貶斥。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結構解析

3.曆史用例

4.使用語境

5.綜合說明

“黜貶”屬書面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核心含義是通過降職或否定表達對人物行為或地位的不滿,常見于史書、小說等叙事性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六掾拔慢步本甲伯時漕運槎頭縮頸鳊慈眉善眼寸草打镲蕩陳艼熒鄂爾多鋒燹雰氣赓載攻理乖職寒花罕漫豪首吼雷黃樓狐惑颒面器會員火頭軍谏帷焦苦急筦禁口金石之堅看鏡科戒懇切離絕馬酪忙中有失飄風急雨癖性仆從乾脆利落髚袖萋迷傾構擾動少久石爛江枯石魚湖水火不容蜀犬燧火素脩特聳天道好還頹慌王正月芄蘭違中小升偕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