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中的 漢 隱士。 唐 李白 《白毫子歌》:“ 淮南 小山 白毫子 ,乃在 淮南 小山裡。夜卧松下雲,朝飡石中髓。” 王琦 注:“ 白毫子 蓋當時逸人。”
“白毫子”一詞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文學記載綜合理解:
白毫子是阮福綿審(1819-1870)的别號,他是越南阮朝明命帝的第十子,封從國公(後晉松善王)。其漢詩造詣極高,被譽為“越南漢詩第一人”,特點包括:
唐代李白在《白毫子歌》中提及“淮南小山白毫子”,描述其為隱居山林的逸士,夜宿松下、餐風飲露。此形象可能源于道教傳說或虛構人物,代表超脫世俗的隱者理想。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越南漢詩集或李白詩注。
白毫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閃爍發光的微小毛發。
白毫子的拆分部首是白,總共由9畫組成。
白的拆分部首是日,總共由4畫組成。
毫的拆分部首是毛,總共由4畫組成。
子的拆分部首是子,總共由3畫組成。
白毫子這個詞來源于《詩經·秦風·白駒篇》中的一句詩“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其中的“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像白毛駒從眼前跑過一樣。
繁體字中的白毫子為白毫子。
古時候,白毫子的漢字寫作白毫子。
他眼中閃爍着白毫子般的光芒。
白毫子的組詞包括:
白毫子的近義詞包括:
白毫子的反義詞是暗無光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