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熾燈的意思、白熾燈的詳細解釋
白熾燈的解釋
[incandescent lamp] 最常用的一種電燈。采用真空或充有惰性氣體的玻璃燈泡,電流通過時,燈絲白熱發光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專業解析
白熾燈(bái chì dēng)是一個漢語名詞,指利用電流通過燈絲(通常為鎢絲)産生高溫,使其達到白熾狀态而發光的電光源。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 發光原理:白熾燈的核心原理是熱輻射發光。當電流通過具有高熔點、高電阻率的燈絲時,燈絲因電阻效應被加熱至高溫(通常在2000°C以上),處于白熾狀态,從而輻射出可見光。這種發光方式被稱為“白熾”,是名稱的由來。
- 核心結構:主要部件包括:
- 燈絲:通常由鎢絲制成,卷繞成螺旋狀以增加發光效率和強度。鎢因其高熔點(約3422°C)和不易蒸發而被廣泛使用。
- 玻璃泡殼:密封的玻璃外殼,内部通常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氣體(如氩氣、氮氣或氪氩混合氣),以防止高溫燈絲在空氣中氧化燒毀,并減緩燈絲在高溫下的蒸發速率。
- 燈頭:用于将燈固定在燈座上并接通電源的接口部分,如常見的螺口(E27, E14)或卡口(B22)。
- 支撐導線與支架:用于固定燈絲并導入電流。
- 光效與光譜:白熾燈發出的光為連續光譜,顯色性極佳(顯色指數接近100),能真實還原物體顔色。但其能量大部分轉化為熱能而非可見光,因此光效(發光效率)較低,通常隻有10-20流明/瓦,遠低于熒光燈、LED等現代光源。
- 曆史與現狀:白熾燈由托馬斯·愛迪生等人改良并推廣,曾是應用最廣泛的照明光源。然而,由于其低光效、高能耗、壽命相對較短(通常1000小時左右)的缺點,在節能減排的背景下,全球多國已逐步淘汰或限制生産銷售普通照明用白熾燈,轉而推廣更高效的照明技術。
參考資料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權威漢語詞典,提供詞語基本釋義)
- 《辭海》(第七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綜合性辭典,提供技術原理解釋)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白熾燈”條目. (專業百科全書,提供詳細技術參數、結構及曆史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
我将基于現有知識庫為您解釋“白熾燈”的含義:
白熾燈(英文:Incandescent Lamp)是一種通過電能将燈絲加熱至白熾狀态而發光的電光源,其核心原理是熱輻射發光。
詳細解釋:
- 結構組成
- 主要包含玻璃燈泡、鎢絲、金屬基座和惰性氣體(如氩氣)。鎢絲熔點高達3422°C,是理想的燈絲材料。玻璃外殼可隔絕氧氣防止燈絲氧化。
- 發光原理
- 當電流通過鎢絲時,電能轉化為熱能,使燈絲溫度升至約2700°C進入白熾狀态,此時會輻射出可見光。遵循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
$$
P = epsilon sigma A T
$$
其中σ為斯特藩常數,T為絕對溫度。
- 曆史地位
- 1879年愛迪生改良并商業化,成為20世紀主要照明方式,但能效僅5%-10%轉化為可見光,其餘為熱能損耗。
- 優缺點
- 優勢:光線連續光譜、顯色性接近自然光(CRI≈100)
- 劣勢:能耗高(約15流明/瓦)、壽命短(約1000小時)、易碎
當前全球多國已逐步淘汰白熾燈,由LED燈(能效100流明/瓦以上)等節能光源替代,但在特殊場景(如博物館照明、老式燈具)仍有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哀結奧賽羅别是朝華夕秀畜愛牀帷捶鈎鹾館代號殆其道場院防肅飛觀否道關山阻隔瞽兒詞龜峰號愬護籍角巾嵥峙季候積精鏡蔔軍民俊眼锴鐵寇偷款啟款約令人齒冷隆邈輪唱曲冥徵内掌櫃凝凍奴家青翰缺隟戎秩若釋重負時隽食鹿糕水松順局蒜押宿栖袒割探口風通長偷工圖籍婉然為事潙仰烏蜑戶相淩翔畋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