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恥居人下”是一個形容胸懷大志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以地位或成就在他人之下為恥,體現不甘平庸、積極進取的心态。例如《東周列國志》中描述人物“桀骜不恭,恥居人下”,強調其不甘屈居人後的性格。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宋代陳亮的《謝曾察院啟》:“伏念某本無他長,恥居人下。”,表達作者自謙中暗含的抱負。後世文學作品中亦常見此用法,如描述野心勃勃的人物形象。
3. 用法與結構
4. 注意點
部分解釋(如)提到“因超越他人而羞愧”,可能與原意不符。綜合權威來源,該成語核心應為“不甘居下”而非“羞于居上”。
5. 發音與擴展
拼音為chǐ jū rén xià,四聲需準确。成語接龍示例:恬不知恥 → 恥居人下 → 下不為例。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東周列國志》及宋代文集。
《恥居人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感到羞愧或自愧不如别人,自己覺得低人一等。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因為自己的能力、地位等方面的不足而感到羞恥。
拆分部首和筆畫是十個部首 + 24個筆畫。部首是艹,筆畫是12。
《恥居人下》這個成語出自古代中國的《左傳》衛靈公二十五年的記載。成語中的“人下”表示被别人壓倒或者超過。
繁體字為「恥居人下」。
古時候寫這個成語時,常用的寫法是「恥居人下」。
1. 他嫉妒朋友的成功,總是恥居人下。
2. 學習成績不佳的他自卑得恥居人下。
1. 恥辱
2. 居高不下
3. 責任重大
4. 自卑感
5. 卑微
1. 屈尊
2. 自慚形穢
3. 羞愧
4. 卑下
5. 自愧不如
1. 自豪
2. 高人一等
3. 居高臨下
4. 自信
5. 自鳴得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