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紅色的甲。古代谶緯家謂為帝王受命的祥瑞。語本《尚書中候》:“龍馬銜甲,赤文緑色,甲似龜背,袤廣九尺,上有列宿鬥正之度,帝王録紀興亡之數。”見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鳳鳥不至, 河 不出圖” 唐 孔穎達 疏引。 唐 陳子昂 《為陳禦史上奉和秋景觀競渡詩表》:“青雲出 洛 ,爰開受命之符;赤甲榮 河 ,終禦興王之寶。”
(2).亦作“ 赤岬 ”。山名。在 四川 奉節 東。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 江水 又東逕 赤岬城 西,是 公孫述 所造,因山據勢,周迴七裡一百四十步,東高二百丈,西北高千丈,南連基 白帝山 ,甚高大,不生樹木,其石悉赤。土人雲如人袒胛,故謂之 赤岬山 。” 唐 杜甫 《赤甲》詩:“蔔居 赤甲 遷居新,西見 巫山 楚 水春。” 清 王士禛 《登白帝城》詩:“ 赤甲 白鹽 相向生,丹青絶壁鬭峥嶸。”
“赤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綜合多個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帝王祥瑞象征
指紅色的甲殼,古代谶緯家認為這是帝王受命于天的祥瑞。此說法源自《尚書中候》記載的“龍馬銜甲”傳說,甲殼上有星宿圖案和王朝興亡的預言。唐代陳子昂在文賦中曾用“赤甲榮河”暗喻帝王基業。
山名
位于四川奉節東,又名“赤岬山”。因山石赤紅、形似人袒露肩胛而得名,北魏郦道元《水經注》和杜甫詩中均有提及。杜甫《赤甲》詩雲:“蔔居赤甲遷居新,西見巫山楚水春”。
以上信息綜合自古代文獻及詩詞注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水經注》《杜詩詳注》等原始資料。
《赤甲》是一個描繪古代軍事戰争的詞語,指的是戰士穿戴着紅色甲胄的形象。
《赤甲》的拆分部首是衣(衣服),冖(覆蓋物),田(甲冑)。它由9個筆畫組成。
《赤甲》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用來描述項羽部下的士兵,他們穿着紅色的甲胄,戰鬥英勇,威風凜凜。
繁體字中的《赤甲》為「赤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赤甲》這個詞的基本形态基本相同。
1. 壯士們穿戴着赤甲,英勇地沖鋒上前。
2. 他的胸前鑲嵌着一塊赤甲,閃爍着熾熱的光芒。
赤兔、赤焰、赤城、赤血、赤子
赤色甲胄、紅甲、紅衣甲胄
銀甲、黑甲、白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