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二寸牍的意思、尺二寸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二寸牍的解釋

一尺二寸長的簡牍。《漢書·匈奴傳上》:“ 中行説 令單于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長大,倨驁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 匈奴 大單于敬問 漢皇帝 無恙’,所以遺物言語亦雲雲。”亦省稱“ 尺二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 張儀 檄 楚 ,書以尺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尺二寸牍”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一尺二寸長的簡牍(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片)。其長度比普通簡牍稍長,漢代普通簡牍多為“一尺”(約23厘米),而“尺二寸牍”約合27.6厘米。

二、文獻出處與用途

  1. 曆史背景
    據《漢書·匈奴傳》記載,漢代匈奴單于曾用“尺二寸牍”書寫外交文書,并刻意加大印章尺寸,以彰顯權威。

  2. 文學應用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檄移》提到,戰國時期張儀曾用“尺二”簡牍撰寫檄文(即“尺二寸牍”的簡稱),體現其正式性與威懾力。

三、相關延伸

“尺二寸牍”是漢代用于重要文書的長簡牍,兼具實用功能與政治象征意義,常見于外交、軍事等正式場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尺二寸牍

尺二寸牍(chǐ èr cùn dú)是一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下面對這個成語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進行詳細解釋。

含義

尺二寸牍的意思是指紙頁或書寫的篇幅非常短小。它常用來形容文字簡短、表達内容簡潔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尺(chǐ):部首尺(chǐ),單筆畫數9;
二(èr):部首二(èr),單筆畫數2;
寸(cùn):部首寸(cùn),單筆畫數3;
牍(dú):部首牛(niú),單筆畫數7,原義為牛的尾巴形狀。

來源

尺二寸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宋代蔡東藩所著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其中有一句話是描述曹操:“平生志決計,尺二寸牍。臨難忍、逼上梁山。”從此,尺二寸牍成為了一個固定詞語,用于形容文筆短小。

繁體

尺二寸牍的繁體字為「尺二寸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尺二寸牍的「牍」字可能會寫作「□」或「|蔔|」。

例句

1. 他的文章尺二寸牍,言簡意赅,非常有力。
2. 小說以尺二寸牍展現出複雜的人物内心世界。

組詞

尺寸、文字、二牛、紙牍

近義詞

文字簡練、短小精悍、扼要

反義詞

冗長啰嗦、言過其實、拖泥帶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