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尺二寸牍的意思、尺二寸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尺二寸牍的解釋

一尺二寸長的簡牍。《漢書·匈奴傳上》:“ 中行説 令單于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長大,倨驁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 匈奴 大單于敬問 漢皇帝 無恙’,所以遺物言語亦雲雲。”亦省稱“ 尺二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 張儀 檄 楚 ,書以尺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尺二寸牍是古代中國書寫載體的特定形制術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與形制

  1. 長度規格

    “尺二”指漢代标準長度單位(約合今27.6厘米),"寸牍"即寬度為一寸(約2.3厘米)的木簡或竹簡。此類簡牍多用于書寫官方文書或重要信件,因其尺寸較大,可容納更多内容。

  2. 材質與功能

    牍特指加工後的木片或竹片,表面平整便于書寫。尺二寸牍因面積較普通簡牍更大,常用于書寫诏書、律令或長篇公文,是秦漢時期官方文書的标準載體之一。

二、曆史與文化意義

  1. 行政文書載體

    漢代《獨斷》記載:“表文用簡,長尺二寸”,表明此類簡牍專用于臣子呈遞皇帝的奏章,體現嚴格的禮制規範。

  2. 書信代稱的演變

    因尺二寸牍多用于正式文書,“尺牍”一詞逐漸演變為書信的雅稱。如《後漢書》載:“以尺牍記遺事”,後世遂以“尺牍”泛指書信文體。

三、考古實證

甘肅居延漢簡、湖南裡耶秦簡中均發現長度約27-28厘米、寬約2.3厘米的木牍實物,内容涉及律令、戶籍及行政公文,印證了文獻記載的準确性。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片部》釋“牍”(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論簡牍形制(上海古籍出版社)
  3. 蔡邕《獨斷》卷上(《四部叢刊》本)
  4. 王國維《簡牍檢署考》(收錄于《觀堂集林》)
  5. 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尺二寸牍”是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一尺二寸長的簡牍(古代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片)。其長度比普通簡牍稍長,漢代普通簡牍多為“一尺”(約23厘米),而“尺二寸牍”約合27.6厘米。

二、文獻出處與用途

  1. 曆史背景
    據《漢書·匈奴傳》記載,漢代匈奴單于曾用“尺二寸牍”書寫外交文書,并刻意加大印章尺寸,以彰顯權威。

  2. 文學應用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檄移》提到,戰國時期張儀曾用“尺二”簡牍撰寫檄文(即“尺二寸牍”的簡稱),體現其正式性與威懾力。

三、相關延伸

“尺二寸牍”是漢代用于重要文書的長簡牍,兼具實用功能與政治象征意義,常見于外交、軍事等正式場合。

别人正在浏覽...

懊怨碑首菶萋不通皮顫多梭喘鳴廚珍單人鑼鼓單絲不成綫斷辭反封建方剛忿兵府庫歌兒擱煞光誦冠玉孤介國賓館觚竹畫眉舉案江妾檢示假言判斷解佩唧啾欿欿刊修斂財留州龍種馬馬蔺民淳俗厚蜜筩磨床泥豬疥狗霈霈頻伽鳥聘賢破步情信窮佬權奄繩帶省耕十代冥王試婚恕諒灘碛謄造天香國色條森歪嘴和尚網罟網漁具晚學生狹劣顯服小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