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尺布斗粟的意思、尺布斗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尺布斗粟的解释

汉文帝 弟 淮南王 刘长 谋反,事败被废,徙居 蜀郡 严道县 ,途中不食而死。民间为此作歌谓:“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后多以“尺布斗粟”讥兄弟不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民有作歌歌 淮南厉王 ”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尺布斗粟,犹尚不弃,况於兄弟而更相逐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帝遂召 武子 苦责之,因曰:‘知愧否?’ 武子 曰:‘尺布斗粟之謡,常为陛下耻之。它人能令疏亲,臣不能使亲疏,以此愧陛下。’”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恭惟圣夫,篤叙天伦。尺布斗粟之謡,自詒伊阻。”亦省作“ 尺布 ”。 唐 李白 《上留田行》:“ 孤竹 、 延陵 ,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頽波激清。尺布之謡,塞耳不能听。”《旧唐书·太宗纪下》:“当神 尧 任谗之年, 建成 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髮,方惧毁巢之祸,寧虞尺布之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尺布斗粟”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释:


一、成语本义

指一尺布,一斗粟,字面形容数量微少的物品。其核心寓意在于讽刺兄弟间因微小利益而互不相容、骨肉相残的狭隘关系。该成语常与“兄弟不和”的语境紧密关联,强调亲情在利益冲突下的脆弱性。


二、历史出处与典故

典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汉文帝之弟淮南王刘长谋反被废,流放途中绝食而亡。民间作歌讽喻皇家亲情淡薄: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汉文帝虽为明君,却因权位之争与弟弟反目,此歌以“尺布斗粟”的微小反衬帝王家兄弟情谊的破裂。


三、引申义与用法

  1. 批判亲情淡漠

    用于形容血缘至亲因私利争斗,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评汉文帝“轻信以启诸侯之衅”,暗指“尺布斗粟”之憾。

  2. 警示利益对伦理的侵蚀

    现代引申为对人际关系中“因小失大”的反思,如家族财产纠纷中“尺布斗粟之争,终致骨肉离散”。


四、权威词典释义


五、引用参考

  1.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原文记载,中华书局点校本(链接为中华书局官网,具体文献需馆藏查询)。
  2.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汉初妃后多出微贱”条,中国基本古籍库(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资源)。
  3. 现代语义分析见《中华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0年修订版。
  4. 《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12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
  5. 刘洁修《成语源流大辞典》,第210页,中华书局。

(注:部分古籍原文链接需通过专业数据库访问,此处提供权威出版机构官网供文献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尺布斗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ǐ bù dǒu sù,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1. 字面与比喻意义


2. 出处与用法


3. 近义与反义词


4. 结构特点

该成语为联合式结构,通常作谓语使用,情感色彩偏中性,但语境中多含贬义。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览...

白首郎百下百着炳煌渤海琴不当事参谢承托璀采待补德薄才疏恩敬放着诽言粉蝶儿封赏覆音高素归人国机韩信黑咕笼咚合姓胡芦降赦尖酸刻薄加膝坠泉诫诲楫橹锦阵花营激扰慨爽连迭栎材狸鼬芦菲緑耳公苗狩磨刀不误砍柴工闹鬨昵眷骈肩累踵披豁签子棋布星罗怯阵羣凶砂泉慎重设营属游遡流求源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托援危动炜管五色云气消化小襟洗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