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 vain]∶不會成功或沒有結果
他白白等了一天
(2) [to no purpose]∶沒有效果
我白白地忙了一天
(1).顯示其明亮。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莊王》:“有知其陽陽而陰陰,白白而黑黑也。”
(2).形容顔色很白。 唐 杜甫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詩:“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江魚入饌來。”
(3).借指衆多白色的花。 唐 韓愈 《感春》詩之三:“晨遊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宋 楊萬裡 《又和蕭伯和風雨》之二:“風風雨雨又春窮,白白朱朱已眼空。”
(4).徒然。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今日白白的吃他娘兒兩箇一場欺負。”《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那 蕭秀才 因一時無心失悮,白白送了一個狀元,世人做事不可不檢點!”《儒林外史》第十回:“白白坐在京裡,賠錢度日。”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第一部二八:“我看不行,不要仇沒報,自己先犧牲。再說我們不是白白盤算一場嗎?”
(5).無代價地;無償地。《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先押司三遍出現,教我與他申寃,又白白裡得了他一包銀子。若不去出首,隻怕鬼神見責。” 清 李漁 《意中緣·反棹》:“也是你的命好,吃了這幾日閒飯,又白白得了一個前程。” 魯迅 《彷徨·長明燈》:“這一間破屋,和我是不相幹; 六順 也不在乎此。可是,将親生的孩子白白給人,做母親的怕不能就這麼松爽罷?”
“白白”是現代漢語中常用的副詞性詞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語義範疇 表示行為未産生預期效果,含惋惜或強調意味,如“白白耗費精力”“計劃白白落空”。《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沒有效果地;徒然”,商務印書館2016年出版的第123頁對該詞條有詳細注解。
二、語用特征 在方言使用中存在特殊義項,如部分地區表示“無償獲得”或“不付出代價”,但此用法未被《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新華方言詞典》第45頁(商務印書館,2012年)記載了該詞在吳語區的特殊用法,強調其地域性語言特征。
該詞在古漢語中最早見于明代話本,原指“無代價地占有”,《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112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修訂版)通過《二刻拍案驚奇》的例證,展現了詞義的曆史演變軌迹。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口語表達,書面語中常與“地”字連用構成狀語結構。
“白白”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引申義(負面含義)
網絡用語
成語化表達
使用建議:在書面或正式場合,建議優先使用“徒然”“無償”等明确表述;網絡交流中可根據習慣使用“白白”表達再見。如需更多例句或跨語言對照(如法語翻譯),可參考來源網頁。
闇王傲岸暴鰓背晦帛縷殘芳倉怳長日稠綴釣線第令鬥班凡闇凡是風塵之驚風雷之變風礫根疵耕斂攻罰冠履倒置海燕豪主河脈化權繪圖活動家火花嘉吉家邑解構之言巨袟褲衩連不連涼氣鄰寶領握廪膳生流睇駡毀慢葬排隊槃洿篇制平生僻拗破瓦頽垣七彩切類人我少女風神傷食工數中隨人作計素潔同門友微蒙違強陵弱亵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