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誦的意思、稱誦的詳細解釋
稱誦的解釋
稱頌。誦,通“ 頌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今先生處 勝 之門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稱誦, 勝 未有所聞,是先生無所有也。”《漢書·董仲舒傳》:“ 周 道粲然復興,詩人美之而作,上天祐之,為生賢佐,後世稱誦,至今不絶。” 宋 曾鞏 《<強幾聖文集>序》:“然氣質渾渾,不見刻畫,遠近多稱誦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九:“﹝ 孛羅 ﹞卻又讀書能文,敬禮賢士,一時公卿間,多稱誦他好處。”
詞語分解
- 稱的解釋 稱 (稱) ē 量輕重:稱量(俷 )。 叫,叫做:自稱。稱呼。稱帝。稱臣。稱兄道弟。 名號:名稱。簡稱。稱號。稱謂。職稱。 說:聲稱。稱快。稱病。稱便。 贊揚:稱道。稱許。稱頌。稱贊。 舉:稱兵。稱觞
- 誦的解釋 誦 (誦) ò 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念:誦讀。背誦。誦詩。 稱述,述說:“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為王誦之”。 詩歌:作誦(作詩)。 怨謗。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稱誦”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稱贊傳頌”,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稱誦”即“稱頌”,其中“誦”通“頌”,表示贊揚、傳揚之意。該詞常用于表達對人物、功績或美德的贊美,并強調其被廣泛傳誦的特性。
-
通假字與詞源
- “誦”在此處為通假字,與“頌”相通,源自古代文獻用法。
- 最早見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如“左右未有所稱誦”,指未被旁人贊揚。
-
文獻例證
- 《漢書·董仲舒傳》提到“後世稱誦,至今不絕”,體現對賢能的長久贊譽。
- 宋代曾鞏在文集中用“遠近多稱誦之”描述人物聲望。
- 王安石詩句“吾友稱誦多文辭”則展現文學中的使用場景。
-
用法與例句
- 古代:如“周道複興,詩人美之而作,後世稱誦”(《漢書》引用周朝複興的典故)。
- 現代:可用于形容曆史人物,如“漢高祖、唐太宗被後人稱誦”。
-
綜合釋義
該詞強調通過語言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贊美,并使其美名流傳。其内涵包含“稱揚”與“傳頌”的雙重動作,常見于曆史評價或文學作品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古籍,或查閱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稱誦》這個詞的意思:
「稱誦」一詞是由「稱」和「誦」兩個字組成的。它的意思是按規定的方式朗讀或背誦文學作品或經典詩歌。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稱誦」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禾」和「讠」,筆畫分别是「4」和「8」。
來源:
「稱誦」一詞是漢語詞彙,起源于古代中國的文化傳統。在中國文化中,稱誦是一種重要的修養方式,被用來傳承和弘揚經典文學作品。
繁體字:
「稱誦」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稱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稱誦」的寫法和現代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學生們齊聲稱誦着古詩,課堂上洋溢着文化的氣息。
組詞:
稱道、贊誦、背誦、朗誦
近義詞:
朗讀、背誦、吟誦
反義詞:
默讀、不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