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府的意思、霸府的詳細解釋
霸府的解釋
(1).指 晉 、 南北朝 和 五代 時勢力強大,終成王業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晉書·孔愉丁潭等傳論》:“鹹以篠簜之材,邀締構之運,策名霸府,騁足高衢。”《梁書·臧盾傳》:“ 高祖 平京邑,霸府建,引為驃騎刑獄參軍。”《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上》:“重念 太祖皇帝 ,嘗開霸府,有事四方。”
(2).借指藩王或藩臣。《北齊書·崔季舒傳》:“雖迹在 魏 朝,而心歸霸府,密謀大計,皆得預聞。”參見“ 開府 ”。
(3).指 日本 明治 維新前實際掌握政權的藩臣。 章炳麟 《訄書前錄·客帝匡謬》:“而二千年之以帝王自號者,特猶 周 之 桓 文 , 日本 之霸府也。” 姚錫光 《東方兵事紀略·釁始篇》:“十月,其霸府 德川慶喜 歸政。”
詞語分解
- 霸的解釋 霸 à 指依杖權勢或武力欺壓他人的人或集團:霸王。稱霸。惡霸。 奉行強力政策,或實行強力占有:霸占。霸權。霸道。霸略。 古代稱諸侯的盟主:霸主(a.中國春秋時勢力最大并取得首領地位的諸侯;b.在某一領
- 府的解釋 府 ǔ 儲藏文書或財物的地方:府庫。天府。 舊時封建貴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府邸。府第。王府。府上。 中國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區域名,等級在縣和省之間:開封府。府尹。府治。府試。首府。 國家行
網絡擴展解釋
“霸府”是一個曆史術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晉朝、南北朝及五代十國時期勢力強大的藩王或權臣建立的府署。這些府署實際掌握軍政大權,最終可能取代原有政權。例如:
- 《晉書》記載官員“策名霸府,騁足高衢”,指效力于權臣幕府。
- 《舊五代史》提到後梁太祖“開霸府,有事四方”,即通過霸府逐步建立政權。
二、擴展含義
- 借指權臣或藩王本身
如《北齊書》描述崔季舒“雖迹在魏朝,而心歸霸府”,指其效忠于實際掌權的藩王高歡。
- 日本曆史中的特殊用法
特指明治維新前實際掌握政權的藩臣勢力,例如江戶時代的德川幕府。
三、曆史背景
霸府的形成多因中央政權衰落,地方或權臣通過軍事、政治手段積累實力。例如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蕭衍在稱帝前即以“霸府”名義掌控朝政。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中國及日本的曆史用例,主要參考高權威來源的釋義和文獻記載。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查閱《晉書》《北齊書》等史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霸府(bà fǔ)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統治的府邸”或“權勢所在的地方”。下面将分别介紹霸府的部首和筆畫數目、來源、繁體字、古時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部首和筆畫:霸字的部首是雨(雨字旁),表示與雨有關,同時也是一個常見的部首。府字的部首是廣(廣字旁),代表與廣場或建築物有關,也是常見的部首。霸字總共有15個筆畫,府字有8個筆畫。
來源:霸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其意思是指一個人或團體強行統治的地方。而府字則表示一個政府機構或官員的住所。
繁體字:霸府的繁體字是霸府(bà fǔ),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寫法:在古代,霸字的寫法有些變化。舊時“霸”字的上方常常帶有一個“百”字的形狀,表示霸者統治百姓。府字的古代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1. 這座宏偉的建築是霸府的所在地。
2. 他通過利用權勢,強行霸府,壓迫普通民衆。
組詞:霸權、府衙、府邸等。
近義詞:統治、掌權、管轄等。
反義詞:平民、被統治、服從等。
希望以上簡要解釋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任何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