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承命的意思、承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承命的解釋

受命。《左傳·僖公十五年》:“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唐 岑參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詩:“何幸承命日,得與夫子俱。”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奴承命代主理家事,豈敢有違。” 郭沫若 《女神之再生》詩:“我本是奉天承命的人,上天特命我來統一天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承命"是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分字釋義

  1. 承:《漢語大詞典》釋為"受也,奉也",本義指雙手托物接受,引申為承受、接受上級或尊長的指令(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卷)。甲骨文作雙手捧物跪受之形,體現恭敬态度。
  2. 命:甲骨文從口從卩(跪人形),《說文解字》注"使也",特指具有權威性的指令,如君主诏令、尊長吩咐(來源:《說文解字注》卷三)。

二、整體釋義 "承命"指恭敬接受上位者指令,含莊重色彩。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左傳·成公二年》載"敢不承命",即臣子接受君主命令時的應答用語。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承命編修方志"等曆史題材表述。

三、語境特征

四、近義辨析 與"受命"構成同義詞組,但"承"字更突顯恭謹态度。據《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統計,先秦典籍中"承命"出現頻率較"受命"低約40%,多用于外交辭令與禮儀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承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接受命令或委托,并承擔相應責任。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承命”由“承”(接受)和“命”(命令)組成,字面意義為接受命令,引申為承擔責任或任務。它常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表達,強調對指令的遵從和使命的擔當。


二、詞源與曆史背景

  1. 最早出處
    該詞可追溯至《左傳·僖公十五年》:“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2. 曆代用例
    • 唐代岑參《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何幸承命日,得與夫子俱。”
    • 清代采蘅子《蟲鳴漫錄》:“奴承命代主理家事,豈敢有違。”
    • 郭沫若《女神之再生》:“我本是奉天承命的人,上天特命我來統一天下。”

三、使用場景

  1. 正式語境:如古代臣子接受君王指令,或下屬執行上級任務。
  2. 文學表達:多見于詩詞、小說,突顯使命感或責任感。
  3. 現代延伸:可類比職場或生活中接受重要任務時的鄭重态度。

四、相關例句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例證或用法解析,可參考漢典及《左傳》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敗國八驺剗車扯爛污車注丑博處之綽然躭帶大鎮颠算地廣人稀東武方志奮辭服色乖歧歸遁鬼哭狼嚎閨闱喝水喝月豗蹙毀诋回周踐言記籍矜全禁圍門近聞極走贶佑爛柯藍牙涼飔良田利缰名鎖粝食輪子買笑追歡麪梨鳴臯判單破決撲剌塹絕人貓三倉賞地少女嫩婦舌敝折戗視同一律束車稅卡太平天囯兔缺烏沉掀天斡地小妯娌脅骨脅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