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節的意思、誠節的詳細解釋
誠節的解釋
忠誠不渝的節操。《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東平 劉公幹 ,博學有高才,誠節有大意。”《隋書·楊素傳》:“早建殊勳,夙著誠節。”《資治通鑒·唐則天後通天元年》:“ 鹿城 主簿 宗城 潘好禮 ,著論,稱 有功 蹈道依仁,固守誠節,不以貴賤死生易其操履。”
詞語分解
- 誠的解釋 誠 (誠) é 真心:誠懇。誠樸。誠實。誠摯。忠誠。心悅誠服。 實在,的确:誠然。誠有此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節的解釋 節 (節) é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節。節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節。兩節車廂。 段落,事項:節節(一段一段地,逐步)。節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誠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忠誠不渝的節操,強調人在道德和信仰上的堅定與正直。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誠節”由“誠”與“節”二字組成:
- 誠:意為真誠、誠實,強調内心的真實态度與言行一緻。
- 節:指氣節、原則,表示堅守道義、不屈從外界壓力。
二者結合後,形容人具備忠誠正直的品質,尤其在困境中不違背道義,保持操守。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稱劉公幹“博學有高才,誠節有大意”,體現其才德與忠誠。
- 《隋書·楊素傳》
評價楊素“早建殊勳,夙著誠節”,突出其功績與氣節。
- 《資治通鑒·唐則天後通天元年》
潘好禮贊徐有功“固守誠節,不以貴賤死生易其操履”,強調其堅守原則的品格。
三、擴展與關聯
- 相關成語:如“至誠高節”“竭誠盡節”,均以“誠節”為核心,表達高尚的道德追求。
- 現代意義:常用于形容人在職業、信仰或家國情懷中表現出的堅定與忠誠。
“誠節”不僅是一個道德概念,更是一種文化價值觀的體現,貫穿于曆史與當代語境。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誠節可以理解為真誠和節操的結合,是一種道德和品德的表現。現在,讓我來為你解析誠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以及它的來源和字體演變。
拆分部首:
誠節的拆分部首為言和示。
筆畫:
誠節的總筆畫數為18畫,其中誠的筆畫數為6畫,節的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誠節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生民》中,并在《尚書·君奭》、《左傳·宣公二十三年》等古代文獻中有所記載。
繁體字:
誠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漢字寫法:
在古代,誠節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的寫法請參考古代字體演變的相關資料。
例句:
1. 他以誠節的态度對待每一個人。
2. 在艱難的時刻,他展現出了真正的誠節。
組詞:
誠實、節儉、信譽、忠誠等。
近義詞:
真誠、正直、堅持原則、廉潔等。
反義詞:
虛僞、不誠實、背信棄義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