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誠節的意思、誠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誠節的解釋

忠誠不渝的節操。《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東平 劉公幹 ,博學有高才,誠節有大意。”《隋書·楊素傳》:“早建殊勳,夙著誠節。”《資治通鑒·唐則天後通天元年》:“ 鹿城 主簿 宗城 潘好禮 ,著論,稱 有功 蹈道依仁,固守誠節,不以貴賤死生易其操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誠節

“誠節”為古漢語複合詞,由“誠”(真誠、忠實)與“節”(節操、氣節)構成,核心含義指忠貞不渝的操守與高尚堅定的品格,強調内在品德與外在行為的統一。以下分層次釋義:


一、本義解析

  1. 忠誠的節操

    指人對信仰、職責或道義的堅守,尤其在逆境中展現的堅定品格。如《後漢書·獨行列傳》載雷義“笃于誠節”,描述其不畏強權、守正不阿的操守。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

  2. 誠信與氣節的結合

    “誠”側重内心真摯無僞,“節”強調行為有度、不屈從外力,二字融合體現道德完整性。如明代《字彙》釋:“誠,信也;節,操也。”


二、引申義與典源

  1. 士大夫的精神标杆

    古代文獻多用以贊頌忠臣義士。如《宋書·袁粲傳》評其“抗志貞亮,秉操誠節”,表彰其殉國不屈之志。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2. 對君主的赤誠守節

    特指臣子對君主的絕對忠誠。漢代《白虎通義·谏诤》雲:“臣以誠節事君”,強調谏言須出于忠貞本心。


三、現代語境延伸

現代漢語中,“誠節”一詞雖不常用,但其精神内核融入“忠誠”“氣節”等概念,常見于對曆史人物或文化傳統的評價中,如稱頌文天祥“丹心照汗青”即是對“誠節”的具象化诠釋。

來源:《現代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四、例句佐證

《後漢書·伏湛傳》:

“湛容貌堂堂,國之光輝……誠節 足以鎮固朝野。”

(形容伏湛正直的品格足以安定政局,彰顯“誠節”的社會影響力。)


“誠節”是中國傳統倫理的重要範疇,凝結了忠誠、信義與剛直的多重道德理想,其價值貫穿古代至當代文化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誠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忠誠不渝的節操,強調人在道德和信仰上的堅定與正直。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定義

“誠節”由“誠”與“節”二字組成:

二者結合後,形容人具備忠誠正直的品質,尤其在困境中不違背道義,保持操守。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三國志·魏志·王昶傳》
    稱劉公幹“博學有高才,誠節有大意”,體現其才德與忠誠。
  2. 《隋書·楊素傳》
    評價楊素“早建殊勳,夙著誠節”,突出其功績與氣節。
  3. 《資治通鑒·唐則天後通天元年》
    潘好禮贊徐有功“固守誠節,不以貴賤死生易其操履”,強調其堅守原則的品格。

三、擴展與關聯

“誠節”不僅是一個道德概念,更是一種文化價值觀的體現,貫穿于曆史與當代語境。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哀摧八世比熱不胎孩讒間成習重合鹾法刀鋋抵盜端如崜峗厄急額手相慶鳳翥龍翔高靜根蟠節錯苟免合錯曷勝弘遠華省花田虎不食兒狐假虎威貨舟家過老兼赢交媟驚心九阙康熙帝溘然苛娆來者居上懶拙砻砻露劾牧廠内虛片甲無存貧小譜注千年觥遒美求售桡木撒殿折巾郭射濤時和算缗錢棠苎襕衫讨信鐵鳥玩話微軀想思嫌唬小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