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酬币的意思、酬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酬币的解釋

酬賓的禮物。《左傳·昭公元年》:“ 後子 享 晉侯 ,造舟于 河 ,自 雍 及 絳 。歸取酬币,終事八反。” 楊伯峻 注:“酬必主人贈禮物于賓以勸酒,謂之酬币。”《國語·周語中》:“酬币宴貨,以示容合好。” 韋昭 注:“酬,報也。聘有酬賓束帛之禮。”《詩·小雅·鹿鳴序》“又實币帛筐篚” 漢 鄭玄 箋:“飲之而有币,酬币也。” 孔穎達 疏:“言飲有酬賓送酒之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酬币是古代禮儀交往中用于回贈的財物,屬特定文化語境下的複合詞,需從單字釋義與曆史用法綜合解析:

一、單字溯源

    • 本義:主人再次敬酒。《說文解字》釋:“酬,主人進客也。”段玉裁注:“謂客既酌主人,主人複自飲以答客也。”
    • 引申義:報答、饋贈。如《詩經·小雅·楚茨》:“獻酬交錯”,鄭玄箋:“始主人酌賓為獻,賓既酌主人,主人又自飲酌賓曰酬。”
  1. 币(幣)

    • 本義:缯帛,古代祭祀或饋贈用的絲織品。《說文解字》:“币,帛也。”
    • 引申義:泛指禮物、財物。《戰國策·齊策三》:“請具車馬皮币”,高誘注:“币,貨財也。”

二、複合詞“酬币”的語義

“酬币”屬動賓結構,指“以財物回贈答謝”,特用于古代賓禮場景:

三、文化制度背景

“酬币”制度體現周代禮制中的“賓主相報”原則:

四、語義演變

漢代後,“酬币”漸泛指答謝性饋贈。如《漢書·武帝紀》載南越王“獻酬币”,顔師古注:“酬,報也;币,財禮也。” 明清小說中偶見其用,但多作古語遺存。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本)
  3. 劉向《戰國策》(上海古籍出版社)
  4. 鄭玄《儀禮注》(中華書局)
  5. 《周禮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6. 孫诒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
  7. 班固《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酬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1. 基本定義
酬币指古代宴飲或聘問禮儀中,主人贈予賓客的禮物,主要用于表達敬意或回饋。該詞由“酬”(報答、交際)和“币”(財物、禮物)二字組成,字面含義為“答謝用的財物”。

2. 曆史背景與文獻出處

3. 使用特點
酬币多為絲帛、玉器等貴重物品,具有象征性和儀式性,常見于周代至漢代的貴族交往。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領域。

總結
該詞反映了古代禮制中“禮尚往來”的文化内涵,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其社會功能。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國語》等原始典籍或權威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埃米爾敖粟拜帥辨位長慮傳達室床頭金盡萃傱怠縱丹林點饑凋喪頂抗東也不成,西也不就兌澤返我初服旛幟烽師鳳尾蕉風袖風雨蕭條分施輔世長民高劭根蒂更姓改物忽剌八魱鮥渾渾蒙蒙間色徼墨九疊篆橘絡開奬空翠矻矻潦原浸天雷軸立石起柳六朝文六甲論處邏杯缦裆袴門帷目無王法蟠際前歲起調锲刀岐轍霜蕊讨貳桃枝竹霆擊為久伍人霞開憲件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