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複嶺的意思、重山複嶺的詳細解釋
重山複嶺的解釋
謂山巒重疊層接。 明 何景明 《進舟賦》序:“予使於 滇 ,行将萬裡,所越皆重山複嶺,以輿以馬,颠頓馳跋,而不任其勞。”
詞語分解
- 重山的解釋 重疊的山。 晉 左思 《魏都賦》:“由重山之束阨,因長川之裾勢。”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蠻陬夷徼,重山萬裡。” 宋 張元幹 《菩薩蠻》詞:“歸恨隔重山,樓高莫憑欄。”
- 嶺的解釋 嶺 (嶺) ǐ 山,山脈:山嶺。分水嶺。嶺脊(山脊)。 特指中國大庾嶺等五嶺:嶺南(指五嶺以南的廣東、廣西一帶。亦稱“嶺外”、“嶺表”)。 嶺 í 〔嶺嵤〕山深貌。亦作“嶺巆”。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重山複嶺"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山巒重疊、連綿不斷的景象,強調山勢的複雜、層疊和延綿不絕。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重山:指重疊的山峰("重"讀 chóng,表重複、層疊)。
- 複嶺:指連綿的山嶺("複"表反複、連續)。
合指山嶺重重疊疊,地形複雜而壯闊。
二、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釋為:"山峰重疊,山嶺連綿。形容山勢複雜、起伏不絕。"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釋為:"山嶺重疊連綿,形容地勢複雜。"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
三、古籍用例與引申義
- 地理描寫
如明代徐霞客《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行重山複嶺間,四顧皆蒼翠。"
▶ 描繪旅途中山巒連綿的實景 。
- 象征意義
引申為困難重重、阻礙繁多,如:"人生之路如重山複嶺,需堅韌而行。"
四、現代用法
- 自然描寫:用于寫景(如遊記、散文),例:"穿越重山複嶺,終見雪山之巅。"
- 比喻困境:形容挑戰艱巨,例:"創業之路重山複嶺,唯毅力可破險阻。"
五、權威參考來源
- 羅竹風主編.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 (北魏)郦道元. 《水經注》[M]. 中華書局,2009.
- (明)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網絡擴展解釋
“重山複嶺”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山巒重疊、連綿不絕的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chóng shān fù lǐng
- 釋義:指山巒層疊相接,形容地形複雜、山脈連綿不斷。
2.出處與例句
- 出處:明代何景明《進舟賦》序:“予使于滇,行将萬裡,所越皆重山複嶺,以輿以馬,颠頓馳跋,而不任其勞。”
- 用法: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描寫自然景觀或旅途艱險的地形。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重巒疊嶂、層巒疊嶂。
- 反義詞:一馬平川、平坦無垠。
4.擴展解析
- 結構特點:屬于聯合式成語,由“重山”和“複嶺”兩個部分構成,強調重複與疊加的視覺效果。
- 適用場景:常見于文學作品中描繪山水,或地理描述中表現複雜地形。
5.權威來源
該成語的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漢典)中均有收錄,核心含義一緻。更多例句和用法可參考《進舟賦》原文及現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哀家暗鬭明争安全把柄保齡球運動悖謾變人别離長安米貴裳裾禅錫饬備笞婦翁沖退倒載幹戈得衆滴乳椟槥惡生風話佛國負讬福威購線光明草鳏窮闳休皇娥火徼疾風掃秋葉精意禁口拘絆隽豪慨發淩蔑淩擾六軍龍姿旅葬尼居抛露霈澤噴管牽持乾折怯薛起明輕財好士圈點權且牷物若然杉贅雙鍵天遣剸志托葬像胎消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