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充耳不聞的意思、充耳不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充耳不聞的解釋

[turn a deaf ear to] 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拒不聽取别人意見

詳細解釋

(1).塞住耳朵故意不聽。形容拒絕聽取别人的意見。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邊陲告急,司轉運者,充耳不聞。”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四:“當局卻充耳不聞,視若無睹。” 葉聖陶 《隔膜》:“聽他的答語,便覺得淡漠無味,終至于充耳不聞。”

(2).形容專心一緻,什麼聲音也聽不見。 鄭振铎 《桂公塘》八:“雜碎的笑語充耳不聞,笑語也擲不到他的一個角隅來。”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充耳不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chōng ěr bù wén
字面含義:塞住耳朵不聽。
引申義:形容故意不聽取他人意見或勸告,也指對某些信息刻意忽略。含貶義,強調主觀上的拒絕态度。


二、典籍出處

最早出自《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原指古代貴族冠冕兩側垂下的玉飾(充耳)遮擋耳朵,象征“非禮勿聞”。後演變為成語,表達拒絕傾聽的固執态度。


三、用法與語法

  1. 詞性:動詞性成語,多作謂語、定語。
  2. 結構:連動式(先“充耳”,後“不聞”)。
  3. 語境:
    • 主觀拒絕:如“他對批評充耳不聞”;
    • 專注屏蔽幹擾:如“讀書時充耳不聞窗外喧鬧”。
  4. 感情色彩:貶義,但部分語境可中性(如專注場景)。

四、易混淆成語對比


五、例句參考

  1. 他沉迷遊戲,對父母的勸告充耳不聞。
  2. 盡管争議不斷,負責人仍充耳不聞,堅持原計劃。

該成語既可用于批評固執己見,也可形容專注時的屏蔽行為,需結合語境判斷情感傾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充耳不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對别人的意見或警告置之不理,不予理會。下面是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信息: - 充:充滿,原義為裝滿。部首為充字底,共有六畫。 - 耳:耳朵,人體聽覺器官。部首為耳字旁,共有十畫。 - 不:表示否定、不可或不願做某事。部首為一畫。 - 聞:聽到、知道。部首為門字旁,共有十畫。 充耳不聞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易趣大師的《易趣經·司陽發火》一書中,意在告誡人們不要對别人的忠告置之不理。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确切來說并沒有特别的古體字或草書字的變化,因此充耳不聞在古代寫法上跟現代寫法基本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充耳不聞的例句: 1. 我的忠告你全然充耳不聞。 2. 雖然我們多次警告他,他卻充耳不聞。 3. 他對其他人的建議充耳不聞,這使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一些與充耳不聞相關的詞彙: - 近義詞:置若罔聞、漠不關心 - 反義詞:洗耳恭聽、虛心接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