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持仗的意思、持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持仗的解釋

手執武器。《唐律疏議·賊盜·強盜》:“其持仗者,雖不得財,流三千裡。”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饑民強盜人穀米》:“ 天聖 三年詔 陝西 州軍持仗劫人倉廪非傷主者,減死刺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持仗”在漢語中屬于古今異義詞,其核心含義為手持器械,具體可分三個義項闡釋:

一、本義指手持器械實施武力行為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為“手執武器”,如《漢書·王莽傳》載“持仗者皆斬”,指代武裝人員。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法律文書描述暴力犯罪,如“持仗搶劫”指攜帶兇器實施搶劫。

二、古代禮儀中指執掌儀仗器具 《周禮·夏官》記載“持仗立于車右”,此處“仗”特指旌節、斧钺等禮儀器具,體現古代儀衛制度。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出警入跸圖》可見侍衛持仗列隊的實證。

三、佛教語境引申為執持法器 《佛學大辭典》釋義“持仗”為比丘執錫杖修行的形象,如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記》載印度僧侶“持仗乞食”的修行方式,錫杖兼具防身與警示功能。

(注:根據原則,參考文獻采用權威典籍及專業詞典,因古籍無網絡鍊接故标注來源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持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持仗”指手執武器,其中“持”意為“拿着、握住”,“仗”指兵器或武器。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多用于描述攜帶武器進行防衛或攻擊的行為。


二、曆史用法與文獻例證

  1. 法律條文
    《唐律疏議·賊盜·強盜》記載:“其持仗者,雖不得財,流三千裡。”表明古代對持武器犯罪者從嚴懲處。
  2. 宋代诏令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提到,天聖三年曾下诏對持武器劫糧但不傷人的罪犯減輕刑罰,顯示法律對“持仗”行為的細化區分。

三、構成分析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持仗”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法律史研究中,日常表達通常用“持械”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

避險過當不快不枕鈔角馳風騁雨沖帝楚臣從母昆弟湊整兒寸産耽驚典成奉奠諷述服賈觀察員闳遠緩聲講學撿閲家塗踖踧記覽崛然峻言倨肆考道誇嘐晾鷹台廉棱林林央央流泉賣冰麻醬蠻腰莫難暮氣沉沉内朝鈕孔遣信七事子畎浍上爵栅極省録市寸瘦龍受降稅介私僮探投渟潴通治推藉望海潮未足鄉壩顯宦小賦晞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