恥心的意思、恥心的詳細解釋
恥心的解釋
亦作“恥心”。知恥之心。《列子·說符》:“使教明於上,化行於下,民有恥心,則何盜之為?”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而鄉裡或無銖兩之租,身無選權,則不得 齊 夷 於士伍,容當作其恥心耳。雖然,猶無效。”
詞語分解
- 恥的解釋 恥 ǐ 羞愧,羞辱:羞恥。雪恥。奇恥大辱。恥笑。恥罵。 榮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網絡擴展解釋
“恥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人因自身不當行為或道德缺失而産生的羞愧感,是道德自覺的重要體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恥心”即知恥之心,指人對自身錯誤或違背道德的行為感到羞愧的内心意識。傳統儒家文化中,它與“羞惡之心”密切相關,被視為人性四端(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一,如《孟子》所言“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二、文獻引用與解析
-
《列子·說符》
提出“民有恥心,則何盜之為?”,強調當民衆具備羞恥感時,社會犯罪(如盜竊)會自然減少,體現恥心的教化作用。
-
章炳麟《代議然否論》
指出若民衆缺乏基本權利(如選舉權),則難以培養恥心,暗示恥心與社會制度間的關聯。
三、用法與示例
- 古代用法:多用于讨論道德教化,如“教明于上,化行于下”。
- 現代延伸:可描述個人對過失的反思,例如“他的畏懼和羞恥心将其拘束到極點”。
四、總結
“恥心”不僅是個人道德修養的基礎,也是社會秩序維護的關鍵。其内涵從古典文獻到近現代論述一脈相承,強調内在約束力對行為的影響。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列子》《孟子》及章炳麟相關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恥心是指對自己或他人的不體面或不光彩的行為或事情産生的内疚和羞恥感。下面分别回答你提到的問題:
拆分部首和筆畫:
恥心的拆分部首是心部,并且它有7個筆畫。
來源:
《恥心》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周南·君陳》中,描述君王們對于自己行為的執着和自責。
繁體:
恥心的繁體寫法是「恥心」,拆分部首和拼音都和簡體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恥心在古代有不同的寫法,在漢字演變過程中,它曾寫作「恥心」、「恥意」等。
例句:
1. 我犯了一個錯誤,現在我感到非常的恥心。
2. 他因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恥心,決定要積極改變。
組詞:
恥辱、羞愧、自責等。
近義詞:
羞恥、愧疚等。
反義詞:
驕傲、自豪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