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鸱吓的意思、鸱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鸱吓的解釋

《莊子·秋水》:“ 惠子 相 梁 …… 莊子 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 梁國 而吓我邪?’” 漢 桓寬 《鹽鐵論·毀學》:“今公卿以其富貴笑儒者,為之常行,得無若 太山 鴟吓鵷鶵乎?”後世即以“鴟吓”比喻恐人奪取己物而發出的怒聲。 唐 馬吉甫 《蝸牛賦》:“本忘情於蚌守,亦何憚於鴟吓。” 清 趙執信 《古意》詩:“鴟吓斥鷃笑,寄言兩俱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鸱吓”是一個源自《莊子·秋水》的典故性詞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 詞源與典故
該詞出自戰國時期莊子與惠子的對話。惠子擔任梁國宰相時,擔心莊子取代自己,莊子以寓言諷喻:鹓鶵(yuān chú,鳳凰類神鳥)志向高潔,非梧桐不栖、非甘泉不飲,而鸱(chī,貓頭鷹)卻因護着腐鼠,對鹓鶵發出“吓!”的怒斥聲()。

2. 含義解析

3. 發音與用法

4. 現代語境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借古喻今,批評因私利而過度防備的行為。例如:“某些人固守既得利益,對創新者發出鸱吓之聲。”

提示:此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日常使用頻率較低,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修辭效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鸱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鸱吓(chī xià)是一個形容詞詞語,意思是形容行為、表情或态度像鸱鸮一樣兇狠和威吓人。它形容了人們舉止、表情或态度中的恐怖、兇悍和威吓的特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鸱吓》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鳥(鳥)和夷(弖),鳥(鳥)是它的偏旁部首。在漢字筆畫中,它由9畫組成。 來源: 《鸱吓》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它的字義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古時候人們通常用鳥類的形象來形容人或事物。而鸱鸮是一種能夠在黑暗中狩獵的猛禽鳥,因此被用來比喻兇狠、威吓的行為或态度。 繁體: 《鸱吓》這個詞的繁體字是「鴟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鸱吓」這個詞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寫作。例如,可以用完整的讀音拼寫成「鸱廈」,其中「廈」是表示吓的意義。還可以用觸思旁拼寫成「觸吓」,其中「觸」表示觸動、觸發的意義。 例句: 他的眼神鸱吓而兇悍。 她的舉止鸱吓卻令人敬畏。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鸱目(形容眼神兇狠)、吓人(形容讓人感到恐懼)。 近義詞:兇狠、威吓、恐怖。 反義詞:和善、溫和、友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