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鸱吓的意思、鸱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鸱吓的解释

《庄子·秋水》:“ 惠子 相 梁 …… 庄子 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於南海而飞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鴟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 梁国 而吓我邪?’” 汉 桓宽 《盐铁论·毁学》:“今公卿以其富贵笑儒者,为之常行,得无若 太山 鴟吓鵷鶵乎?”后世即以“鴟吓”比喻恐人夺取己物而发出的怒声。 唐 马吉甫 《蜗牛赋》:“本忘情於蚌守,亦何惮於鴟吓。” 清 赵执信 《古意》诗:“鴟吓斥鷃笑,寄言两俱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鸱吓”是一个源自《庄子·秋水》的典故性词语,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1. 词源与典故
该词出自战国时期庄子与惠子的对话。惠子担任梁国宰相时,担心庄子取代自己,庄子以寓言讽喻:鹓鶵(yuān chú,凤凰类神鸟)志向高洁,非梧桐不栖、非甘泉不饮,而鸱(chī,猫头鹰)却因护着腐鼠,对鹓鶵发出“吓!”的怒斥声()。

2. 含义解析

3. 发音与用法

4. 现代语境
如今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讨论中,借古喻今,批评因私利而过度防备的行为。例如:“某些人固守既得利益,对创新者发出鸱吓之声。”

提示:此词属于古代汉语词汇,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修辞效果。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鸱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鸱吓(chī xià)是一个形容词词语,意思是形容行为、表情或态度像鸱鸮一样凶狠和威吓人。它形容了人们举止、表情或态度中的恐怖、凶悍和威吓的特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鸱吓》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鸟(鳥)和夷(弖),鸟(鳥)是它的偏旁部首。在汉字笔画中,它由9画组成。 来源: 《鸱吓》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复杂,它的字义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古时候人们通常用鸟类的形象来形容人或事物。而鸱鸮是一种能够在黑暗中狩猎的猛禽鸟,因此被用来比喻凶狠、威吓的行为或态度。 繁体: 《鸱吓》这个词的繁体字是「鴟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鸱吓」这个词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写作。例如,可以用完整的读音拼写成「鸱厦」,其中「厦」是表示吓的意义。还可以用触思旁拼写成「觸吓」,其中「觸」表示触动、触发的意义。 例句: 他的眼神鸱吓而凶悍。 她的举止鸱吓却令人敬畏。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鸱目(形容眼神凶狠)、吓人(形容让人感到恐惧)。 近义词:凶狠、威吓、恐怖。 反义词:和善、温和、友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