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遲樸的意思、遲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遲樸的解釋

猶言遲鈍樸質。《墨子·非命下》:“此皆疑衆遲樸,先聖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 畢沅 校注:“言沮樸實之人。” 吳毓江 校注:“遲字如《漢書·杜周傳》‘ 周 少言重遲’之‘遲’。 顔 注雲:‘遲謂性非敏速也。’性非敏速,與中篇‘愚’字義正相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遲樸”是一個較為罕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從單字拆分及組合角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收錄情況綜合解讀:

  1. 單字釋義

    • 遲:本義為“緩慢”,《說文解字》釋為“徐行也”,引申為時間延後、反應遲緩,如“遲到”“遲鈍”。
    • 樸:原指未經加工的木料,《廣雅》注“樸,木素也”,後引申為質樸、不加修飾的品性,如“樸實”“樸素”。
  2. 組合詞義

    二字組合後,“遲樸”可理解為“因本性淳樸而顯得行動遲緩”,或形容“質樸且不擅機變的性格特質”。例如《朱子語類》中曾用“樸拙”描述類似狀态,強調天然拙樸與外在表現的關聯性。

  3. 使用範圍

    該詞在古籍及現代漢語中均極少出現,可能為生造詞或方言表達。建議優先使用現代漢語規範詞如“淳樸”“拙樸”替代,若需引用“遲樸”,需結合具體語境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遲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的解釋較為一緻,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析:

基本含義

“遲樸”由“遲”和“樸”二字組成,表示人性格或行為上的遲鈍、木讷、不夠靈活,同時帶有質樸、樸實的特點。例如,可用來形容一個人思考緩慢、反應不敏捷,但性格單純不矯飾。

出處與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墨子·非命下》中的“此皆疑衆遲樸,先聖王之患之也”,畢沅校注解釋為“沮樸實之人”,吳毓江則指出“遲”與《漢書》中“少言重遲”的用法相似,強調非敏速的性情。

用法與示例

  1. 形容性格:如“他雖遲樸,但為人可靠”,突顯質樸與反應慢的雙重特質。
  2. 文學描述:古文中多用于批評或感歎人物不夠機敏,如《墨子》中的用例。

補充說明

“遲”側重遲緩、不靈活,“樸”則指質樸無華,組合後既包含動作思維的“慢”,也隱含性格上的“純真”。

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引用及現代用法,如需查看完整文獻原文,可參考《墨子》相關章節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敗沮白士八姓貝書邊客不識不知不墜成王敗寇鹑臘稻孫點鬼録頓跌房露膚陋篙人胳膊擰不過大腿革斁剗澆慣量瓜菹孤窭聒氣恨事侯印華府畫黼皇號渾然無知殲奪雞塞酒罎攫噬絶走巨流開允口生昆軸篃竹明捷沫雨弄筆生青紅幫青龍稻青鸾侵紊七言八語拳勇日曆镕鍊三雅盛服神祇時暮石亭裋褐水劍順門私囊訟狀讬諷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