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閣的意思、白閣的詳細解釋
白閣的解釋
(1).山峰名。在 陝西省 。 唐 岑參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詩:“東望 白閣 雲,半入 紫閣 松。”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錯磨 終南 翠,颠倒 白閣 影。” 仇兆鳌 注引《通志》:“ 紫閣 、 白閣 、 黃閣 三峯,具在 圭峯 東。 紫閣 ,旭日射之,爛然而紫。 白閣 陰森,積雪不融。 黃閣 不知所謂。三峯不甚遠。”
(2).指樓閣。 唐 李商隱 《街西池館》詩:“白閣他年别,朱門此夜過。” 前蜀 貫休 《讀賈區賈島集》詩:“青雲終歎命,白閣久圍爐。”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閣的解釋 閣 (閣) é 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于外交場合)。 特指女子的卧房:閨閣。出閣(出嫁)
網絡擴展解釋
“白閣”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作為山峰名
指位于陝西省終南山的一座山峰,與紫閣峰、黃閣峰并稱。唐代詩人作品中多次提及:
- 岑參《因假歸白閣西草堂》提到“東望白閣雲,半入紫閣松”,描繪了白閣峰與紫閣峰相鄰的地理特征。
- 杜甫《渼陂西南台》中“錯磨終南翠,颠倒白閣影”,通過光影交錯展現其山勢。據《通志》記載,白閣峰因“陰森積雪不融”得名,與紫閣峰(日照呈紫色)形成對比。
二、作為樓閣的泛稱
在文學語境中,“白閣”可代指高聳的樓閣,常帶有清雅、隱逸的意象:
- 李商隱《街西池館》用“白閣他年别,朱門此夜過”,以“白閣”與“朱門”對比,暗示遠離世俗的居所。
- 貫休詩句“白閣久圍爐”,則可能借指文人雅士的栖居之地。
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提到“白閣”可比喻高尚品德或宏偉建築(如),但此用法較少見于經典文獻,更多屬于現代引申義。建議結合具體詩文語境理解其内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或陝西地方志中關于終南山峰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閣(bái gé)一詞的意思:
白閣是指建築物中高聳的閣樓。一般用于古代宮殿、廟宇、園林等建築中。它通常是一座多層的建築,用于供帝王、貴族或者高級僧人等休息、觀賞風景等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白(bái)- 由“日”部和“白”字組成,部首為日,總筆畫數為5;
閣(gé)- 由“阜”部和“鬲”字組成,部首為阜,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白閣”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建築文化。作為一種建築形式,白閣在唐代以後的曆代朝廷建築、園林等場所廣泛使用。
繁體寫法:
《白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白閣的“白”字是由許多橫直畫構成的,而“閣”字的寫法則類似如今漢字的常見寫法。
例句:
1. 園中的白閣是一座建築藝術的典範。
2. 洛陽宮殿中的白閣非常壯觀。
3. 寺廟内的白閣供奉佛像,吸引了許多信徒前來參拜。
組詞:
白樓、白台、白殿、白宮、白洋、白署
近義詞:
樓閣、閣樓、閣、閣樓塔、殿堂
反義詞:
低矮、平房、平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