雠問的意思、雠問的詳細解釋
雠問的解釋
[call sb. to account] 辯論問難
詳細解釋
問難。《後漢書·郭太傳》:“諸生博士皆就讎問。”
詞語分解
- 雠的解釋 雠 (讎) ó 校對文字:校雠。雠校。雠定(校對并加以考證)。 同“仇”。 同等:“史高與金安上……皆雠有功”。 售,給價。 應對:雠問(辯駁問難)。 古同“酬”,酬酢。 筆畫數:; 部首:隹; 筆
- 問的解釋 問 (問) è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請人解答:詢問。問答。問題。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問津。質問。過問。 為表關切而詢問:慰問。問候。問長問短。 審訊,追究:審問。問案。唯你是問。 管,幹預:概不過
網絡擴展解釋
“雠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辯論、問難,即通過辯駁和問答的形式探讨問題。
- 單字拆分:
- “雠”(chóu):本義為校對文字(如“校雠”),引申為應答、應對,古同“酬”(如酬酢)。
- “問”:指問難,即提出疑難問題要求解答。
2.曆史用例
- 出自《後漢書·郭太傳》:“諸生博士皆就讎問”,描述學者們向郭太請教、辯論學術問題的場景。
- 此例說明“雠問”常用于學術或思想交流中,強調通過問答形式深入探讨。
3.延伸含義
- 除辯論外,“雠”在古籍中還有“報複”“仇恨”等義(如“仇雠”),但“雠問”一詞不涉及負面含義,僅指學術性辯駁。
4.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文或曆史文獻時,需結合語境理解其“辯難”或“應對問難”的核心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雠”的其他用法(如校雠、仇雠),可參考權威字典或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雠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雠問》是指因為懷疑他人的行為或言辭而提出質問和追究的行為,常常帶有一定的挑戰和譴責的意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雠問》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字,第一個部首是“隹”(隹部),第二個部首是“言”(言部)。它的總筆畫數是22畫。
來源
《雠問》最早出現在《字彙》一書中,是明代左宗棠收字成書。
繁體
《雠問》是《雠問》的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雠問》在古代的寫法沒有大的變化。
例句
他對我提出的雠問,讓我難以回答。
組詞
組詞有:雠伏、雠狠。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 近義詞1:追問
- 近義詞2:質詢
反義詞:
- 反義詞1:原諒
- 反義詞2: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