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哀矜的意思、哀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哀矜的解釋

[have pity on] 哀憐;憐憫

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

詳細解釋

哀憐;憐憫。《書·呂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 晉 傅玄 《傅子·法刑》:“司寇行刑,君為之不舉樂,哀矜之心至也。” 唐 皎然 《陪顔使君餞宣谕蕭常侍》詩:“昏墊宸心及,哀矜詔命敷。” 明 宋濂 《進大明律表》:“由是仰見陛下仁民愛物之心,與 虞 夏 帝王同一哀矜也。” 朱自清 《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我們對于她們,應有哀矜勿喜之心,不應賞玩的去聽她們的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哀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哀矜”意為哀憐、憐憫,指對他人遭遇不幸或痛苦時表現出的深切同情。該詞由“哀”(悲傷)與“矜”(憐憫)組合而成,強調以寬容之心體恤他人困境。例如《論語·子張》中“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即主張在了解他人過錯真相後應懷悲憫而非幸災樂禍。


二、詞源與曆史用例

  1. 古代文獻

    • 最早見于《尚書·呂刑》:“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指君王對無辜受戮者的悲憫。
    • 唐代皎然詩句“哀矜诏命敷”則體現對百姓疾苦的體恤。
  2. 經典引用

    • 蘇轼《刑賞忠孝之至論》提到“哀矜懲創”,主張在懲罰中融入同情。
    • 朱自清《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以“哀矜勿喜”表達對歌女的同理心。

三、用法與語境

  1. 情感表達
    多用于司法、道德等嚴肅場景,如對罪犯的審判态度(“哀矜勿喜”),或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如現代語境中的社會救助)。

  2. 成語擴展
    “哀矜懲創”是聯合式成語,指既憐憫又施以懲戒,體現複雜的人性化态度。


四、現代意義

在現代漢語中,“哀矜”強調共情與人文關懷,常用于文學、哲學讨論中,例如呼籲對他人苦難保持同理心,避免冷漠或優越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論語》《尚書》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來源、2、5)。

網絡擴展解釋二

哀矜這個詞是指對某人或某事感到悲傷、憐憫和同情。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哀部表示悲傷,矜部表示憐憫。共有10個筆畫構成,拆分後的部首為衣、即,矢。《說文解字》中解釋哀矜為“相憐也”。 哀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時候,哀矜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繁體字的寫法是悵悥,這兩個字在繁體中分别由兩個獨立的字形組成。悵表示悲傷,悥表示憐憫。而在古代漢字中,哀矜則分别寫為衣貴、巫貝、心厹。 以下是幾個帶有哀矜的例句: 1.聽到他的不幸遭遇,我不禁産生了對他的哀矜之情。 2.我對那些受苦受難的人深感哀矜,希望能幫助他們。 哀矜也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短語或詞語,例如: 1.同情哀矜:表示對某人感到同情和憐憫。 2.憐憫哀矜:表示對某人憐憫和悲傷。 3.哀矜不已:表示對某事感到無盡的悲傷和憐憫。 近義詞包括:憐憫、同情、悲痛等。 反義詞則可以是:無動于衷、無所謂、冷漠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