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食宰相的意思、伴食宰相的詳細解釋
伴食宰相的解釋
《舊唐書·盧懷慎傳》:“ 懷慎 與紫微令 姚崇 對掌樞密, 懷慎 自以為吏道不及 崇 ,每事皆推讓之。時人謂之‘伴食宰相’。”後因以指身居相位而庸懦不能任事者。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得書》:“願他此去調羹廟廊,莫做了伴食的宰相。”
詞語分解
- 伴食的解釋 .倍同進食。 唐 時朝會畢,宰相率百僚集尚書省都堂會食,後遂以指居宰輔之位而無所作為。《續資治通鑒·宋理宗嘉熙元年》:“伴食故臣,生無錙銖之勞,沒乃論定策之功。”.陪襯,虛設。 梁啟超 《論請願國會當
- 宰相的解釋 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此為宰相聽事誠隘。聽事,即;廳事;,大廳;處理公事,接待賓客的廳堂。。;;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實宰相之職也。;;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詳細解釋《韓非子·顯學》:
網絡擴展解釋
“伴食宰相”是一個曆史典故類成語,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身居高位卻不作為、不稱職的官員,常用于諷刺庸碌無能的掌權者。字面意為“陪同吃飯的宰相”,比喻官員屍位素餐,僅占職位而無實際貢獻。
二、典故來源
源自《舊唐書·盧懷慎傳》:
- 背景人物:唐代宰相盧懷慎,與姚崇共同執掌樞密院政務。
- 行為特征:盧懷慎自認才能不及姚崇,遇事皆推讓決策權,僅附和姚崇意見,如同陪襯。
- 社會評價:時人譏諷其為“伴食宰相”,暗指他如同飯局上的陪客,無實際作為。
三、延伸解析
- 近義詞:伴食中書、屍位素餐()。
- 曆史評價:盧懷慎雖被諷刺,但部分文獻認為他推讓實權是自知能力不足,避免決策失誤()。
- 文化影響:該成語成為後世批評官僚主義的典型符號,常見于文學作品,如明代《玉鏡台記》《幼學瓊林》等()。
四、現代應用
多用于批評公職人員的失職行為,強調“在其位謀其政”的重要性。例如:“某些部門領導若隻籤字不擔責,無異于當代伴食宰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伴食宰相(bàn shí zǎi xiàng)這個詞是指與君主或統治者共進膳食的重要官員。它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伴(bàn)、食(shí)、宰(zǎi)相。其中,伴的部首是人(rén),共有三畫;食的部首是食(shí),共有食的部首是人(rén),共有十個筆畫;宰的部首是宀(mián),共有兩個筆畫。
《伴食宰相》一詞源于古代官員與君主共享膳食的制度,它指的是在宴席上與君主同桌進餐的官員,通常擔負重要的行政職務。這一詞在古代社會非常重要,伴食宰相的職位地位備受尊重。
使用繁體字書寫時,伴食宰相可以寫作伴食宰相。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伴食宰相的字形稍有不同。伴字的舊字形為般,它是從“十”下疊加一個小人形成的;食字的舊字形為飠,是由三橫線和斜線構成的;宰字的舊字形為室,由“宀口”合并形成的。
例句:古代的伴食宰相在宴席上與君主共進膳食,以協助國家的行政事務。
伴食宰相的組詞有伴食、宰相等。伴食指陪伴君主一同進食,宰相指國家的首要行政官員。
近義詞:勳貴、大臣、重臣
反義詞:普通官員、庶民、平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