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守邊境。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防戍兄兼弟,收田婦與姑。”
“防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防守邊境,主要用于描述軍事防禦行為。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由“防”(防備、守衛)和“戍”(軍隊駐守)組合而成,特指在邊境地區進行軍事防禦和駐守活動。例如唐代元稹的詩句“防戍兄兼弟,收田婦與姑”,生動描繪了當時邊境軍民共同參與防禦的情景。
字義解析
曆史背景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反映中國古代對邊疆安全的重視。其使用場景多與戰争、屯田等軍事民生結合的活動相關,如元稹詩中提到的“兄兼弟”說明防戍具有家族協作性質。
相關詞彙擴展
與“防戍”相關的成語包括“防微杜漸”“思患預防”等,均體現防範意識。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多被“邊防”“駐防”等替代。
《防戍》是一個表示防禦和守衛的詞語,在軍事和保衛方面非常常見。
《防戍》由“阝”部和“戍”部組成。
拆分部首:阝(阜)部和戍部。
筆畫數目:《防戍》共有10畫。
《防戍》源于古代漢語,屬于現代漢語詞彙内容。
繁體字:防戍(同樣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錄,古代的《防戍》可能寫為“防矢”。
1. 在邊境地區,軍隊需要加強《防戍》工作。
2. 他作為一名士兵,為了國家的《防戍》付出了很多。
相關的組詞:防備、戍守、防禦、守衛。
近義詞:保衛、防守。
反義詞:進攻、進軍。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