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士的意思、放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士的解釋

被放逐的人。《山海經·南山經》:“﹝ 櫃山 ﹞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二:“鵃鵝見城邑,其國有放士。” 逯欽立 注:“放士,被放逐的人士。” 清 宋荦 《<明遺民詩>序》:“又豈能使狂童怨女、放士鮮民皆奏《清廟》之音,而不為《黍離》《闆》《蕩》之詠也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放士”一詞在《漢語大詞典》《辭海》《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未收錄,其語義和用法目前缺乏明确的文獻依據。據考辨,該詞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1. 古漢語中的特殊稱謂

    在先秦文獻中,“放”可指代“流放”“驅逐”之意(如《尚書·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故有學者推測“放士”或指代被放逐的士人群體,但此用法未見具體古籍例證。

  2. 現代用字訛誤可能

    “放士”與“方士”(古代指通曉方術之人)發音相近。例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方士欲練以求奇藥」,若為“方士”之誤,則指代古代從事醫藥、占卜等職業的術士。

參考資料: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該詞來源,或核實是否為文獻傳抄過程中的異體字、通假字。

網絡擴展解釋

“放士”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

  1. 被放逐的人(常見含義)
    這一含義源于古籍記載,如《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異鳥“鴸”出現時,當地“多放士”。晉代陶潛在《讀<山海經>》中也有“其國有放士”的描述,學者逯欽立注解為“被放逐的人士”。清代宋荦在《明遺民詩》序言中亦用此詞代指流放之人。該含義強調因政治、社會等原因遭驅逐的群體。

  2. 重視人才(較少見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由“放”(放任)和“士”(人才)組合,表示不拘束、推崇人才發展。但此用法缺乏明确古籍例證,可能與古義的引申或誤讀有關,需謹慎根據上下文判斷。

使用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哀恤霸衿寶刀不老鼻兒蒼烏鋤荒春生當罏殚悶丹曲雕蟲小藝頓足奉勑富家大室浮蹤耕畬根連株拔歸去詭設櫃身故交和衣而卧滑落穢壤會武宴嚼咀解禁金鴻畿辇口袋匡制磊落不羇燎告栗駭離絕裡耆裡向輪驺眇質謬采虛聲猊爐扒手捧擁遣哀瞿老任良容人如渴如饑三易聖德盛茂石汗肆應添箱無可比象相系小敗謝臨川信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