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絜的意思、方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絜的解釋

見“ 方潔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絜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形容詞性複合詞,主要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端正且清廉自守。其含義可從字源、詞義演變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本義指“方形”,引申為“正直”“規矩”“準則”。《說文解字》釋:“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後衍生出“方正不阿”的道德含義,如《論語·雍也》雲“可謂仁之方也已”,強調行為合乎道義 。

  2. 通“潔”(潔),本義為“度量物體粗細”,後假借為“潔淨”“清廉”。《說文解字注》指出:“絜,麻一耑也……引申為潔浄之偁。”如《莊子·人間世》“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形就而入,且為颠為滅,為崩為蹶;心和而出,且為聲為名,為妖為孽。彼且為嬰兒,亦與之為嬰兒……是之謂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之為徒也……擎跽曲拳,人臣之禮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邪?”其中“絜”即強調内心的純淨 。


二、合成詞義

方絜由“方”(正直)與“絜”(潔淨)組合而成,核心含義為:

此詞多見于古籍中對士大夫操守的評述,如《後漢書·張衡傳》贊其“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即暗含“方絜”之風 。


三、典籍用例

  1. 《南史·傅琰傳》

    “琰子翽,為官亦有方絜之譽。”

    此處以“方絜”評價傅翽為官清廉正直,繼承父輩德操 。

  2. 《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南朝文人書劄中常見“志行方絜”“操履方絜”等表述,均指向士人立身行事的道德标尺 。


四、現代語義定位

在現代漢語中,“方絜”屬書面雅詞,多用于曆史、文學領域,或形容傳統知識分子的人格理想。其内涵可概括為:

方正不阿的骨氣 + 廉潔自律的操守

是中華文化中“修身”理念的具象化表達,與“清正”“剛介”等詞義近而更重内外統一的境界 。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二十四史修訂本)
  4. 李延壽《南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5. 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清光緒刻本)

網絡擴展解釋

“方絜”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方正廉潔
    指人的品行端方正直、清正廉潔。例如《後漢書·王丹傳》中提到的“丹資性方絜,疾惡彊豪”,以及《續資治通鑒》中形容官員“操履方潔”,均強調品德的清廉正直。

  2. 與潔白相比配
    用于比喻事物或人的高潔,如南朝孔稚圭《北山移文》中“度白雪以方絜,幹青雲而直上”,形容品格如白雪般純淨無瑕。

二、讀音與用法

三、相關拓展

四、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文學性文本,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若需形容廉潔正直,可用“方正”“清廉”等更通俗的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人物方絜的生平或作品,建議查閱地方志或藝術史專著,當前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信息可能存在局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柰薄耆拆白谄辭常奴掣制雌性粗食麤慥代銷點洗雕剪牒啟短期資金市場飛淙風靡一世峯牛幹晖高頭大馬公寝公券和悌化外之民花心揮羽婚對減耗假作濟公京室久聞大名擊築悲歌谲譬曠日長久礦物冷庫鈴子娩難民業缪政内囊弄白馬益錢陴堞辟謠清清冷冷榮業商鑒四塵搜狩頭頂文工隊問字洿萊仙島香篘孝帛校讐鞋油隙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