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防緝的意思、防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防緝的解釋

防範和搜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廣州之役清方檔案》:“ 廣東 為沿海重要地方,屢有亂黨勾結滋事,實屬不成事體,倘不嚴加防緝,誠恐釀成大變,不可收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防緝”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構成它的兩個漢字“防”和“緝”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1. “防”的含義:

    • 本義: 堤壩,用于擋水的建築物。如《說文解字》:“防,堤也。”
    • 引申義: 由堤壩的阻擋、防護作用引申為:
      • 防備、戒備: 防止不好的事情發生。如“防火”、“防盜”、“預防”。
      • 守衛、防守: 抵禦外來的侵害。如“邊防”、“國防”。
      • 約束、禁止: 防止行為的發生。如“防微杜漸”。
  2. “緝”的含義:

    • 本義: 把麻搓撚成線。如《說文解字》:“緝,績也。” (績,指把麻搓撚成線)。
    • 引申義: 由搓撚麻線使其緊密連接的動作引申為:
      • 搜捕、捉拿: 像搓撚麻線一樣将罪犯或嫌疑人捕獲歸案。這是“緝”在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意思。如“緝拿”、“通緝”、“緝私”。
      • 收集、編輯: 将分散的材料彙集整理。如“緝錄”、“緝綴”。(此義項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見于“編輯”等詞)。
  3. “防緝”的合成含義: 将“防”和“緝”的含義結合起來,“防緝”一詞的核心意思是指:

    • 防備和搜捕。
    • 為防範(犯罪、走私、偷渡等不法行為)而進行的巡查、警戒和搜捕行動。

    具體解釋:

    • “防” 側重于事前的預防、警戒和守衛,旨在阻止不法行為的發生或将其控制在萌芽狀态。
    • “緝” 側重于事後的追查、搜捕和捉拿,旨在将已經發生或正在進行的不法行為制止,并将涉案人員繩之以法。
    • 因此,“防緝”是一個複合動詞,描述了為維護治安、打擊犯罪或管控特定活動(如走私、偷渡)而采取的系統性措施,既包括預防性的巡查、布控、設卡檢查(防),也包括發現線索或發生案件後的追蹤、抓捕(緝)。它常用于描述執法部門(如公安、海關、邊防)的日常工作或專項行動。
  4. 使用語境舉例:

    • 邊防部隊加強邊境地區的防緝工作,打擊偷渡和走私活動。
    • 海關加大了對重點海域的巡查力度,嚴密防緝毒品走私。
    • 警方部署警力,在交通要道防緝在逃犯罪嫌疑人。

“防緝”意指防備和搜捕,特指執法機關為防範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尤其是走私、偷渡等)而進行的巡查、警戒、設卡、追蹤、抓捕等一系列綜合性執法行動。它體現了預防與打擊相結合的工作策略。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防緝”是一個由“防”和“緝”組成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基本含義

“防”指防備、預防,“緝”指搜捕、追捕,合起來表示“防範和搜捕”的行為,常用于描述對潛在威脅或違法活動的雙重應對措施,既包括預防又包含主動追查。

詳細解釋

  1. 詞語結構
    該詞為并列結構,強調預防與行動的結合。例如在曆史文獻中,清政府曾用“嚴加防緝”表達對革命黨活動的警惕,既要求提前防範動亂,又要求加強搜捕鎮壓。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官方或正式語境,如法律、治安等領域。例如《辛亥革命·廣州之役清方檔案》中提到:“廣東……倘不嚴加防緝,誠恐釀成大變”,體現當局對局勢的管控意圖。

  3. 近義辨析
    與單純“防備”或“緝拿”不同,“防緝”更強調兩者的結合,既需未雨綢缪,也需事後追責。類似表達有“防微杜漸”(僅預防)、“追捕緝拿”(僅行動)等。

擴展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暗中盤算半導體編馬邊裔碧城冰碴橙黃绌遣帶牛佩犢靛花動心怵目度量衡訛本煩膩告志個人格蚤攻研公冶長海外關系河汊河身合音跏趺驕腸挾書令接取舊日蠲祓踞虎盤龍康裕哭臨蘭艾同焚靈槎靈鳳祿馬密遊末年南京市南維虐士撚枝豾狸平月破鬭乾蹦蹦绮錢飾知壽終耍金耍銀坍方天讨退藏于密土中玩偶暡靉文言文忤慢邪巾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