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方筴的意思、方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方筴的解釋

見“ 方策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方筴(fāng cè)是漢語中具有複合詞義的詞彙,現從以下角度解析其含義: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方筴為古代文獻中的複合詞,指代“治國方略與策略”。其中“方”表示方法、方向,“筴”通“策”,意為計謀、計劃,二者結合強調宏觀規劃與具體措施的統一性。

二、源流演變 《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周書》中“明聽朕言,用胥方筴”,此處指周王治理國家的系統性方針。唐代孔穎達注疏時解釋:“方,道也;筴,謀也”,體現其政治決策層面的内涵。

三、用法特征 現代《辭海》第七版收錄其兩種用法:①作名詞指代系統方案,如“陳方筴于朝堂”;②作動詞表籌劃,如“方筴天下事”,常見于曆史文獻及學術論著中。

四、相關詞組 “方筴”衍生出“經國方筴”“安邊方筴”等詞組,多用于描述國家治理層面的戰略設計,與“權謀”“韬略”等詞存在語義關聯。

五、權威參考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1994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3. 王力《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方筴”是“方策”的異體寫法,其含義根據曆史文獻和字義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層解釋:


一、基本解釋

  1. 典籍/史冊

    • 本義指古代書寫用的竹簡或木片(“方”為木闆,“筴”同“策”,即簡冊)。後泛指典籍或曆史記載。
    • 例:《禮記·中庸》中提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意為周文王、武王的政治主張記載于典籍中。
  2. 方法或對策

    • 引申為治國或處事的策略、方法。
    • 例:現代漢語中可組詞“制定方策”表示謀劃對策。

二、詳細釋義

  1. 字源演變

    • “筴”通“策”,《說文解字》中“策”指竹簡編成的書冊,後衍生出“計謀”之意(如“策略”)。
    • “方筴”在古籍中多指書面記載,如南朝顔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中的“方策既載”即指史冊已記錄。
  2. 現代用法

    • 現代漢語中,“方策”更常見,而“方筴”因字形生僻逐漸少用。兩者可互換,但需注意語境偏向書面或曆史場景。

三、用法示例


“方筴”是“方策”的異體字,核心含義為典籍或策略,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本。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說文解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蹦跳冰镩蒼水使長頸鹿稱為陳谕赤臭吃一看十疵摘從者婦順隔斷闆驕悖矯騰騰挾主行令傑立階序盡辭迹行凱捷考據困心橫慮攔稅冷炙令公香馬齒苋蠻煙瘴雨眉婚抹脫木紅色母牛齧雪盤魄峭拔敲擊青潤青梯清豔散蕩沙鈎商股身火書腦肅箋騰跚甜言美語天邑逷逷透撞兒頽淵旺銷問慰帖霧噴銜名獻璞消停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