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底圓蓋的意思、方底圓蓋的詳細解釋
方底圓蓋的解釋
方底器皿,圓形蓋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詞語分解
- 方底的解釋 盛書簡的袋子。因底呈方形,故稱。《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中黃門 田客 持詔記,盛緑綈方底,封禦史中丞印。” 顔師古 注:“綈,厚繒也。緑,其色也。方底,盛書囊,形若今之算幐耳。”《後漢書·廣
- 圓蓋的解釋 .圓形的蓋子。多指傘蓋、圓屋頂等物。 漢 蔡邕 《明堂月令論》:“明堂九室,以茅蓋屋,上圓下方……堂方,百四十四尺;屋圓,徑二百一十六尺。且圓蓋方載,六九之道也。” 漢 桓譚 《新論·通塞》:“入
網絡擴展解釋
“方底圓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事物或觀念不相契合、彼此矛盾。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方形的底部與圓形的蓋子,形狀無法匹配。
- 引申義:形容兩者不協調、不兼容,或言行表裡不一。
出處與背景
- 來源:出自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 語境:原指用疏遠冷淡的态度對待親密關系,如同方底配圓蓋般矛盾。
用法與特點
- 語法功能:多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境。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強調客觀的不協調性。
- 近義詞:方枘圓鑿、格格不入。
擴展理解
- 文化隱喻:通過幾何形狀的沖突,直觀表達事物本質的差異,常見于批評邏輯矛盾或人際關系的疏離。
- 現代應用:可形容政策與執行脫節、理念與實踐不符等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顔氏家訓》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方底圓蓋,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來描述物體的形狀或結構。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字、古代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簡單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方:由「戶」和「方」組成,共四畫。
- 底:由「廣」和「土」組成,共五畫。
- 圓:由「囗」和「元」組成,共四畫。
- 蓋:由「皿」和「且」組成,共八畫。
來源:
「方底圓蓋」一詞的來源并沒有具體的來源記載,但通常用于描述物體的四個主要特征,即方形的底部和圓形的蓋子。
繁體字:
「方底圓蓋」是「方底圓蓋」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方底圓蓋」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例句:
- 這個瓶子底部是方底的,蓋子是圓形的。
- 我正在找一個方底圓蓋的盒子來裝這些東西。
組詞:
- 蓋子
- 底部
- 圓形
- 方形
近義詞:
- 平底圓蓋
- 方底方蓋
反義詞:
- 圓底方蓋
- 圓底圓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